[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动态规划的数据库协调优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63906.4 | 申请日: | 2020-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811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杨璐绮;李海坤;王悦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哩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1 | 分类号: | G06F16/21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46 | 代理人: | 陈映辉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动态 规划 数据库 协调 优化 方法 | ||
1.一种基于大数据动态规划的数据库协调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用数据流分块策略将待传输数据全集划分为数据基元;
利用二进制序列化压缩策略将所述数据基元转化为二维表结构并进行游程混合编码和压缩;
基于多目标优化策略构建优化模型,对压缩处理后的所述数据基元进行动态优化并传输优化后的所述数据基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数据动态规划的数据库协调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划分所述数据基元包括,
基于四元信息系统描述原则进行如下计算,
其中,Gbi为特征bi的值集,W为数据系统中所有个体的全集,是非空有限集,b为个体的特征,Ga为特征b的值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大数据动态规划的数据库协调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利用数据操作矩阵映射到所述数据全集上,定义W={d1,d2…dn}、b={MS1,MS2…MSq}、Ga=OPr为特征b的值域,即Ga=∪1≤i≤n,1≤j≤qOPrij;
将映射函数f定义为计划任务序列中的任务对数据集合W中的di有变更操作的函数输出为A,无变更操作的输出为N;
对数据系统中任意一个个体的特征子集,则在U×U空间上定义一个不可区分的关系R(b)={(u,u′)∈U×U:有f(u,b)=f(u′,b)};
在U上按不可区分关系R(b),得到数据分块U/R(b)记为[u]b,定义为所述数据基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大数据动态规划的数据库协调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转化为所述二维表结构包括,
根据网管设备的说明文档统计所述数据基元的数据文件;
定义二维表的第一行为其对应的所述数据文件的数据对象名称集合,一个所述对象名称为一列;
设置任意一个所述数据文件中包含的数据对象名称总数为N个,则所述数据文件对应的二维表为N列;
依次遍历所述数据文件并找到每一个数据对象名称标识,存入其所属的数据对象列中。
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大数据动态规划的数据库协调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表结构的数据类型为字符串型,包括,
当每行数据记录中的每列数据为字符或数字时,都直接按照顺序存入所述二维表中对应的位置;
若数据缺失,则补充为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大数据动态规划的数据库协调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存入的所述二维表结构只保存数据名称和数据所属对象名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大数据动态规划的数据库协调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处理包括,
利用ASCII码定义数据信息中的字母、符合;
将整数、浮点数的数据由string型转化为int型;
利用二进制策略融合处理转化后的数据,压缩传输数据量。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基于大数据动态规划的数据库协调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构建所述优化模型包括,
选取径向基函数作为LSSVM的目标函数,如下
其中,x={x1;x2;…;x14}:所述数据基元中影响优化因素的历史数据幅频特性向量组成的特性矩阵,y:所述数据基元中影响优化因素的幅频特性向量,σ:目标向量,即所述数据基元的分布或范围特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大数据动态规划的数据库协调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化模型需提前进行训练,包括,
初始化惩罚参数和所述目标向量,利用所述数据基元对所述LSSVM进行训练并进行测试;
若所述优化模型未达到精度阈值要求,则根据误差对所述惩罚参数和所述目标向量进行赋值优化;
直至满足所述精度阈值要求,输出所述优化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哩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哩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390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