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除尘脱硫过滤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63807.6 | 申请日: | 2020-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37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吴佳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佳佳 |
主分类号: | F23C7/00 | 分类号: | F23C7/00;F23L7/00;F23L9/00;F23N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3201 浙江省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除尘 脱硫 过滤器 | ||
本发明涉及环保除尘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高效除尘脱硫过滤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顶部的外围固定安装有环形集水管,所述筒体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进水装置,所述筒体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位于进水装置下方的溢水槽,所述筒体中部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通灰孔,所述筒体中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烟道进口。该高效除尘脱硫过滤器,通过在筒体中部位置处加设二次进风装置可以为其内部的煤的燃烧提供氧气,同时控制二次风量以调整好锅炉燃烧及风量配比,维持炉内适当的过剩空气系数,既保证煤的充分燃烧,又保证尾部烟道含氧量维持在较低水平,减少亚硫酸的生成率,减缓烟道及风机腐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除尘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除尘脱硫过滤器。
背景技术
脱硫除尘设备的广泛应用,可有效减少二氧化硫及颗粒物的排放,对改善环境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现有的脱硫除尘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引风机壳体、叶轮腐蚀及引风机前钢结构水平烟道腐蚀会因为烟气中的水蒸气和硫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硫结合成的亚硫酸造成低温硫腐蚀,低温硫腐蚀常发生在烟气温度较低的空气预热器、锅炉尾部烟道、除尘系统等处,在与烟气接触的受热面温度低于烟气的露点时,烟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的亚硫酸会凝结在受热面上,严重地腐蚀受热面并造成堵灰等现象。
目前针对这样酸腐蚀的问题主要的解决办法为:以二次风(助燃风)为主,但是从实际生产过程来看,投入的二次风会导致锅炉内部的气流方向发生变动,带动锅炉内部燃料往同一方向聚集无法充分燃烧以及减缓了燃料燃烧的速度,降低了生产速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高效除尘脱硫过滤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除尘脱硫过滤器,具备高效率、防腐蚀、防堵灰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除尘脱硫过滤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顶部的外围固定安装有环形集水管,所述筒体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进水装置,所述筒体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位于进水装置下方的溢水槽,所述筒体中部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通灰孔,所述筒体中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烟道进口,所述烟道进口的一端贯穿筒体中部的侧边并延伸至其内部,所述筒体中部的外围固定安装二次进风装置,所述二次进风装置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外接风机,所述筒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外接风机,所述筒体底部的正面活动连接有锥形灰斗,所述锥形灰斗下方的地面上放置有灰沟。
优选的,所述二次进风装置包括环形风管,所述环形风管外圈的一侧开设有风机连接口,所述环形风管通过风机连接口与外部的外接风机相互连接,所述环形风管的内圈固定连接有锥形排风口,所述锥形排风口的中部开设有风道。
优选的,所述环形风管为环形空心管。
优选的,所述锥形排风口的底部和顶部半径分别为2mm和1mm,所述锥形排风口呈环形等距分布在环形风管的内圈,所述锥形排风口共有五列且上下每列之间间距为一厘米。
优选的,所述环形风管与锥形排风口连接处内壁为与风道等大的圆形通风孔。
优选的,所述环形风管与锥形排风口连接处内壁的圆形通风孔内部设有止灰垫。
优选的,所述止灰垫由四瓣三角形薄片构成且均为柔性材料制成。
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高效除尘脱硫过滤器,通过在筒体中部位置处加设二次进风装置可以为其内部的煤的燃烧提供氧气,同时控制二次风量以调整好锅炉燃烧及风量配比,维持炉内适当的过剩空气系数,既保证煤的充分燃烧,又保证尾部烟道含氧量维持在较低水平,减少亚硫酸的生成率,减缓烟道及风机腐蚀。
2、该高效除尘脱硫过滤器,通过将锥形排风口在环形风管的内圈环形分布,可以控制氧气的进入方向,相较于现有风机从一侧进风的方式可以增大氧气和煤的接触面积,同时通过小孔进风可以极大程度的降低风感,避免对内部原来气流的造成干扰,相较于现有风机从一侧进风的方式容易将筒体内部的煤粉吹至一侧降低燃烧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佳佳,未经吴佳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38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