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磁继电器触头或线圈异常监测电路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62605.X | 申请日: | 2020-07-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991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 发明(设计)人: | 黄贤权;李兴德;王友荣;周振勃 | 申请(专利权)人: | 申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H47/00 | 分类号: | H01H47/00 |
| 代理公司: | 温州名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8 | 代理人: | 程嘉炜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继电器 线圈 异常 监测 电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继电器触头或线圈异常监测电路,包括控制端和受控端,控制端包括有输入端子和线圈;受控端包括有输出端子及和继电器触头;还包括有电源及由电源进行供电的控制芯片、光耦和警报输出端子,控制芯片与光耦相连,并通过该光耦连接在继电器触头上用于获取该继电器触头的电信号,控制芯片同时与线圈相连用于获取线圈的电信号,且控制芯片基于继电器触头和线圈两者的电信号,通过警报输出端子来输出警报信号。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发明可以在电磁继电器触头或线圈发生异常时,能及时监测报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触头或线圈异常监测电路。
背景技术
电磁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较低的电压去控制较大电流、较高的电压的一种“自动开关”。
目前,一般采用电磁继电器的常开触点控制电路,不具备触头或线圈异常报警监测;许多场合(比如充电桩)都需要一种带有触头异常时有报警信号输出的一种继电器,当继电器线圈失电,触点如果粘连,那么负载仍然带有强电,给设备和人身安全带来隐患。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在电磁继电器触头发生异常时,能及时监测报警的电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磁继电器触头或线圈异常监测电路,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磁继电器触头或线圈异常监测电路,包括控制端和受控端,所述的控制端包括有输入端子及与输入端子相连的线圈,所述的线圈在输入端子通电时会产生电磁效应以对受控端进行控制;
所述的受控端包括有输出端子及与输出端子相连的继电器触头,所述的输出端子为负载供电,所述的继电器触头受线圈控制而产生吸合或分断动作,所述的输出端子为负载供电的回路在继电器触头的吸合或分断动作下导通或断开;
还包括有电源及由电源进行供电的控制芯片、光耦和警报输出端子,所述的控制芯片与光耦相连,并通过该光耦连接在继电器触头上用于获取该继电器触头的电信号,所述的控制芯片同时与线圈相连用于获取线圈的电信号,且所述的控制芯片基于继电器触头和线圈两者的电信号,通过警报输出端子来输出警报信号。
进一步设置是:在所述的控制芯片和警报输出端子之间连接有驱动电路,所述的驱动电路包括有三极管Q1、电阻R1、延时电容C1和电阻R2,电阻R1的一端与控制芯片的输出端相连,电阻R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延时电容C1的一端和电阻R2的一端相连,三极管Q1的发射极、延时电容C1的另一端和电阻R2的另一端均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在警报输出端子。
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电源包括有供电端子和稳压电路,所述的供电端子与外部电源相接并由其进行供电后,经所述的稳压电路稳压后为控制芯片供电。
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可以在电磁继电器触头或线圈发生异常时,能及时监测报警;当继电器触头粘连,线圈在失电时,控制芯片监测受控端有强电,控制芯片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驱动三极管Q1导通,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为低电平,集电极与警报输出端子相接,可以外接报警器件报警;或接触发电路控制后级的电路对负载供电执行强制关电,从而确保设备和人身安全。同时,本发明还具有对继电器触头接触不良、线圈开路的异常现象进行报警输出的功能;当线圈得电时,如果继电器触头接触不通或线圈开路,控制芯片检测到IN2或IN1没有电压,即判断为异常,控制芯片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导通三极管Q1,三极管Q1集电极为低电平0V,通过警报输出端子引出,可外接报警元件,同时也为后级触发电路提供信号。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申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申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26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