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深空撞击的自主导航飞行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62447.8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13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杨伟光;李伟楠;刘辉;李龙华;王云财;王祗文;陈昭会;董炀;李敬一;杨昀臻;韩柠;张松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控制与电子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G1/10 | 分类号: | B64G1/10;B64G1/24;B64G1/66;G05D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恒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6 | 代理人: | 郭文浩;尹文会 |
地址: | 10003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撞击 自主 导航 飞行 控制系统 | ||
1.一种用于深空撞击的自主导航飞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第一承载装置和第二承载装置,所述第一承载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装置外侧并与所述第二承载装置通过第一分离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承载装置内部包括彼此之间独立设置的飞控与信息处理模块、空间导航相机模块、惯性测量模块、能源模块、姿轨控执行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空间导航相机模块、所述惯性测量模块、所述能源模块、所述姿轨控执行模块和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均与所述飞控与信息处理模块通信连接,并且每个模块外侧均设置有第一缓冲结构以进行缓冲保护和限位固定;所述第一缓冲结构包括第一缓冲部和第二缓冲部,所述第一缓冲部与对应模块的接触面具有若干第一接触面折痕,所述第一缓冲部背离对应模块的一面为第一缓冲面;所述第二缓冲部与对应模块的接触面具有若干第二接触面折痕,所述第二缓冲部背离对应模块的一面为第二缓冲面,相邻所述第一缓冲面与所述第二缓冲面在所述第一缓冲结构的周向间距呈小到大交替排列;所述飞控与信息处理模块配置为基于所述空间导航相机模块采集的图像信息、所述惯性测量模块检测的惯性敏感信息,获取系统飞行的时序、姿态和轨道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所述姿轨控执行模块;所述姿轨控执行模块配置为基于接收的控制指令进行姿态控制及轨道推进控制,以完成预设飞行任务;所述无线通信模块配置为基于所述飞控与信息处理模块的控制指令发送存储的飞行过程数据和探测信息至环绕器或者地面;所述能源模块配置为提供整个系统工作所需能源;所述第二承载装置的外侧设置有动力模块,所述第二承载装置在所述动力模块的驱动下可沿自身轴线旋转;所述动力模块与所述飞控与信息处理模块通信连接,所述飞控与信息处理模块基于预设高度启动所述动力模块,同时在所述第二承载装置旋转时启动所述第一分离装置以实现所述第一承载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二承载装置轴心的旋转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深空撞击的自主导航飞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第一数据无线传输模块和第二数据无线传输模块,所述第一数据无线传输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装置内部,用于存储探测器飞行中检测到的数据;所述第二数据无线传输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装置外侧,并与所述第一数据无线传输模块通信连接,用于实时备份所述第一数据无线传输模块中存储的数据,同时可进行数据的传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深空撞击的自主导航飞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面折痕与所述第二接触面折痕具有若干褶皱;所述第一缓冲面与所述第二缓冲面在所述第一缓冲结构的径向上依次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深空撞击的自主导航飞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装置包括至少两层壳体,相邻壳体之间通过所述第一缓冲结构和弹性结构连接;所述第一缓冲结构、所述弹性结构依次设置于从内到外的多层壳体之间;所述弹性结构包括多个弹性元件,多个弹性元件阵列设置于对应壳体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深空撞击的自主导航飞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为高强度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深空撞击的自主导航飞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数据无线传输模块包括多个第二天线装置,多个所述第二天线装置阵列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装置的轴线周侧,以形成全向天线阵列;多个所述第二天线装置通过多个第二分离装置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分离装置均与所述飞控与信息处理模块信号连接,多个所述第二天线装置可在所述飞控与信息处理模块的控制下依次脱离所述第一承载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深空撞击的自主导航飞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数据无线传输模块为球状结构;所述第二天线装置为球状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控制与电子技术研究所,未经北京控制与电子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244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