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副仪表板安装支架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761714.X | 申请日: | 2020-07-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66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 发明(设计)人: | 汪念;陶钧;王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延锋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25/14 | 分类号: | B62D25/14;B60K37/00 |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唐勇 |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仪表板 安装 支架 | ||
本发明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一种副仪表板安装支架,包括支架本体、以及设于支架本体上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支架本体和副仪表板,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支架本体和车身底板,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至少两个水平方向设置的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均通过第一连接板与所述支架本体连接,两个所述安装板和对应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围成一豁口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副仪表板安装支架,通过将第一安装部和车身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围设成豁口结构,提升了第一支撑部在头部撞击时的竖直方向溃缩吸能能力,有效提升副仪表板安装支架的使用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副仪表板安装支架。
背景技术
汽车副仪表板的头部碰撞是汽车内饰件的被动安全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国家标准GB 11552_2009要求刚性球头在碰撞区域内以一定初速度撞击副仪表板时,减速度超过80g的时间不应超过3ms。在汽车副仪表板的开发过程中,工程师采用CAE方法对这个标准要求进行模拟,并给予一定余量,要求刚性球头的减速度超过72g的要求不应超过3ms。如果减速度超过标准,会给车内乘员造成伤害,因此控制头碰减速在保护车内乘员安全方面非常重要。
图1为某个副仪表板的简易示意图,副仪表板主要由扶手310、扶手箱320、副仪表板本体330等结构组成,安装支架400将副仪表板和车身连接。请参考图1,在头部碰撞过程中,刚性球头200沿虚线到实线的轨迹撞击扶手310表面,减速度的大小受到安装支架400的影响明显,这就要求安装支架400结构不能太强,能够很好溃缩吸能,否则减速度很容易超过72g,不满足要求。
现有技术中,请参考图2,安装支架400上部分为副仪表板安装部410,安装支架400的下部为车身安装部430,副仪表板安装部410为封闭结构,安装支架400在头碰过程中,竖直方向上即Z向的刚度很强,不容易溃缩,导致减速度过大,引发行车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副仪表板安装支架,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副仪表板安装支架,在头碰过程中,Z向的刚度很强,不容易溃缩,会导致减速度过大、易引发乘车安全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副仪表板安装支架,包括支架本体、以及设于支架本体上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支架本体和副仪表板,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支架本体和车身底板,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至少两个水平方向设置的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均通过第一连接板与所述支架本体连接,两个所述安装板和对应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围成一豁口部。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本体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板、两个第二支撑板和四个第三支撑板,四个所述第三支撑板均在竖直平面内布置,两个第一支撑板和两个第二支撑板分别在水平方向将四个所述第三支撑板两两相连,四个所述第三支撑板中的其中两个第三支撑板均通过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安装板连接,所述安装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形成U结构。
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连接板,四个所述第三支撑板中的另两个第三支撑板均通过第二连接板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中部。
一些实施例中,两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中部均设有安装孔。
一些实施例中,四个所述第三支撑板均向下延伸出一安装支脚,所述安装支脚上设有螺接孔。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上侧边设有内翻边。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弱化孔。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与第一连接板的连接处设有加强筋。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位于加强筋下方的位置处设有缺口。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第一连接板、与之连接的第三支撑板和安装支脚为一体化设置的结构,所述第二连接板、与之连接的第三支撑板和安装支脚为一体化设置的结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延锋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东风延锋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17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