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闪蒸蒸汽再压缩资源化利用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59844.X | 申请日: | 2020-07-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953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军;冯自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F22B3/04 | 分类号: | F22B3/04;F22B33/18;F22D1/50;F04C18/107;F04C29/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程旻露;莫瑶江 |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闪蒸 蒸汽 再压缩 资源 利用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乏蒸汽及冷凝水余热回收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闪蒸蒸汽再压缩资源化利用装置,包括有通过管道连接的换热器、闪蒸罐、蒸汽压缩机、缓冲罐和锅炉系统,闪蒸罐用于收集来自生产过程中换热器所产生的冷凝水和部分蒸汽或生产工序中的乏汽;闪蒸罐与换热器中的疏水阀通过第一管道相连接;闪蒸罐还与蒸汽压缩机相连接,蒸汽压缩机经过缓冲罐与换热器相连接;闪蒸罐还与锅炉系统相连接,通过闪蒸罐对来自换热器的高温高压冷凝水和部分蒸汽进行闪蒸,实现了回收闪蒸蒸汽与冷凝水的部分余热的效果,提供在闪蒸的过程中能源的利用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即闪蒸蒸汽直接排出,热量无法高效利用,降低了能源利用效率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乏蒸汽及冷凝水余热回收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闪蒸蒸汽再压缩资源化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蒸汽可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加热或烘干,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有直接混合与间接加热两种方式。对于直接利用蒸汽的方式,如利用蒸汽直接加热热水,蒸汽冷凝后变成热水的一部分,在这种方式下,蒸汽的热量已经得到充分利用。
而对于利用间壁式换热器间接加热工况,换热器一般基本配置有疏水阀,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蒸汽还没有冷凝就排放出去,造成大量能量的损失,另一方面可以当冷凝水达到一定量时自动排放,有效防止因冷凝水占据大量空间而影响换热效果。
现有技术中对于蒸馏或干燥工艺的蒸汽,一般利用一次蒸汽通过间壁式换热器进行换热,通过冷凝放热,实现了把物料中的水分的蒸发效果,从而完成蒸馏或干燥的工艺过程。在这过程中,虽然实现了物料的干燥,闪蒸蒸汽与冷凝水的部分余热却没有得到回收,使在整个工艺过程中,不仅能源利用率不高,而且还会造成蒸汽的部分损失。
根据不同的加热或干燥工艺,工艺温度有所不同,在正常情况下,当工艺需要的加热温度高于100℃时,间壁式换热器内的蒸汽压力高于大气压力,也就是说,从间壁式换热器经过疏水阀排出的冷凝水是高压冷凝水,相应的温度也高。从疏水阀排出的蒸汽冷凝水经过降压后可以产生大量的闪蒸蒸汽,可以回收二次利用。
若直接把闪蒸蒸汽排出,会造成热量的浪费,浪费了生产成本。压力越高,闪蒸过程中出现在闪蒸蒸汽越多,若冷凝水罐内出现真空情况,则可根据真空度的不同,闪蒸出来的蒸汽的量会更多。
可见现有技术并不能解决闪蒸蒸汽无法回收,或虽然回收,却无法高效利用的问题以及对于生产过程中需要冷却的工序,利用水作为冷却剂时,当冷却工序温度较高,会产生乏蒸汽,这些乏蒸汽含有大量的潜热,但因为温度或压力不能满足生产要求,只能排放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即闪蒸蒸汽直接排出,生产过程中携带有大量热量的乏汽排放,热量无法高效利用,降低了能源利用效率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闪蒸蒸汽再压缩资源化利用装置。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闪蒸蒸汽再压缩资源化利用装置,包括有通过管道连接的换热器、闪蒸罐、蒸汽压缩机、缓冲罐和锅炉系统,
所述闪蒸罐用于收集来自生产过程中所述换热器所产生的冷凝水和部分蒸汽或生产工序中的乏汽;所述闪蒸罐与所述换热器中的疏水阀通过第一管道相连接;所述闪蒸罐还与所述蒸汽压缩机相连接,所述蒸汽压缩机经过所述缓冲罐与所述换热器相连接;所述闪蒸罐还与所述锅炉系统相连接;
来自所述换热器的乏蒸汽和高温高压冷凝水经过所述疏水阀流动到所述闪蒸罐中进行闪蒸,闪蒸后的闪蒸蒸汽从所述闪蒸罐中进入到所述蒸汽压缩机中进行压缩,压缩后的闪蒸蒸汽温度和压力都升高,进入到所述缓冲罐中,并从所述缓冲罐中进入到所述换热器中;闪蒸后的饱和水进入到所述锅炉系统中。
作为本发明闪蒸蒸汽再压缩资源化利用装置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闪蒸蒸汽再压缩资源化利用装置还包括有高温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598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