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临近既有线盾构管片注浆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58977.5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44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吕岩;魏辉;李朝成;丁仕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08 | 分类号: | E21D11/08;E21D11/10;E21D20/02;E21D1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魏法祥 |
地址: | 650200 云南省昆明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临近 既有 盾构 管片 加固 结构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临近既有线盾构管片注浆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一、设定盾构管片注浆加固结构的弧度阈值;二、对盾构管片注浆加固结构进行施工;三、下一环盾构管片注浆加固。本发明通过设置所述锚杆组件,对盾构管片进行加固处理,通过注浆凝固后加强了盾构管片的稳定性,规避了安全风险,防止发生后期沉降现象,为临近既有线的隧道施工提供了便利,提高了施工效率;另外,通过盾构管片注浆加固结构对既有线和盾构管片之间的未开挖土体进行支撑加固,能保证既有线的正常使用,避免出现地层沉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暗挖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临近既有线盾构管片注浆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已经修建好的地铁线路附近再进行修建线路,会遇到与既有线重合的情况,修建过程中既要保证既有线路的正常运行,又要确保在修建线路的整体稳固性。在既有线路附近进行隧道施工时,修建的隧道与既有线之间的最小净距较小;另外在下穿既有线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沉降控制难度非常大,既有线不停运,而地表又不具备加固条件,只能通过隧道内采取措施;同时考虑到盾构施工引起的后期沉降,可能会发生在管片脱出尾盾5~15环范围内,主要是由于同步浆液凝固收敛或地层扰动后自然沉降引起,因此在修建隧道时为了保证既有线的正常运行,同时也避免在修建后期出现地面沉降的问题,提出一种临近既有线盾构管片注浆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临近既有线盾构管片注浆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通过设置所述锚杆组件,对盾构管片进行加固处理,通过注浆凝固后加强了盾构管片的稳定性,规避了安全风险,防止发生后期沉降现象,为临近既有线的隧道施工提供了便利,提高了施工效率;另外,通过盾构管片注浆加固结构对既有线和盾构管片之间的未开挖土体进行支撑加固,能保证既有线的正常使用,避免出现地层沉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临近既有线盾构管片注浆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设定盾构管片注浆加固结构的弧度阈值:设定盾构管片注浆加固结构的弧度阈值为80°~120°;
步骤二、对盾构管片注浆加固结构进行施工,过程如下:
步骤201、获取注浆孔组件:在加固体对应的盾构管片上选取注浆孔组件,所述注浆孔组件包括开设在盾构管片上的第一注浆孔、以及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注浆孔两侧的第二注浆孔,第一注浆孔的中心线与所述加固体的中轴线重合,所述第一注浆孔和所述第二注浆孔沿同环管片的弯曲方向均匀布设;利用电钻在选取的第一注浆孔和所述第二注浆孔的位置处进行钻孔;
步骤202、安装并固定锚杆组件:所述锚杆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注浆孔中的第一锚杆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注浆孔中的第二锚杆;
在所述第一注浆孔中安装第一锚杆,所述第一锚杆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注浆孔的直径,所述第一锚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注浆孔伸入至盾构管片上部的未开挖土体中,所述第一锚杆的另一端设置在该环管片内侧;在所述第一锚杆和所述第一注浆孔之间的缝隙中填充并抹平快速水泥,使位于该环管片内侧面上的快速水泥与该环管片内侧面相平齐;
在所述第二注浆孔中安装第二锚杆,所述第二锚杆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注浆孔的直径,所述第二锚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注浆孔伸入至盾构管片上部的未开挖土体中,所述第二锚杆的另一端设置在该环管片内侧;在所述第二锚杆和所述第二注浆孔之间的缝隙中填充并抹平快速水泥,使位于该环管片内侧面上的快速水泥与该环管片内侧面相平齐;
步骤203、浆液准备:按照设计要求的水和水泥的质量比制备水泥浆,将制备好的水泥浆置于水泥搅拌罐中;按照设计要求的水玻璃和水的质量比制备水玻璃浆液,将制备好的水玻璃浆液置于水玻璃注浆罐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589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缸驱动的链条式拖拽机
- 下一篇:一种交流传输特性检测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