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磁混凝-吸附耦合的生化尾水深度脱氮除磷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758864.5 | 申请日: | 2020-07-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921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 发明(设计)人: | 许海民;韩路;毛亚;张圣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启创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48 | 分类号: | C02F1/48;C02F101/16;C02F101/10 |
| 代理公司: | 无锡中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59 | 代理人: | 孙高 |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磁混凝 吸附 耦合 生化 水深 度脱氮 方法 | ||
1.一种基于磁混凝-吸附耦合的生化尾水深度脱氮除磷方法,其步骤为:
(A)生化尾水导入混合池(1),向混合池(1)湿式投加聚合氯化铝溶液,所述聚合氯化铝水解产生的羟基氧化铝与生化尾水中溶解的磷酸盐发生配位反应生成配合物,以此去除生化尾水中的磷酸盐,聚合氯化铝溶液质量浓度为2~25%,聚合氯化铝溶液的投加量为每立方米生化尾水投加1~4 L;通过设置在混合池(1)内的第一搅拌器(101)进行搅拌,所述第一搅拌器(101)的搅拌时间为1~2分钟,第一搅拌器(101)搅拌时混合液的平均速度梯度(G值)为500~1000/秒,平均速度梯度的计算公式为G=(P/μ)^0.5(P代表搅拌功率,μ代表水的动力粘度);
(B)将混合池(1)中搅拌后所得的混合液导入混凝反应池(2)中,设置在混凝反应池(2)内的第二搅拌器(201)进行搅拌,所述第二搅拌器(201)的搅拌时间为5~10 分钟,第二搅拌器(201)搅拌时混合液的平均速度梯度(G值)为100~200/秒;
(C)将混凝反应池(2)中搅拌后所得的混合液导入吸附反应池(3)中,向吸附反应池(3)投放选择性吸附硝酸盐型磁粉,所述选择性吸附硝酸盐型磁粉是表面包覆有聚苯乙烯(901)的四氧化三铁颗粒(9),所述四氧化三铁颗粒(9)的粒径为20~40μm,所述聚苯乙烯(901)上接枝有长烷基链季胺基团(902),所述烷基链季胺基团(902)使得选择性吸附硝酸盐型磁粉在溶液中电离并表面带正电,因此选择性吸附硝酸盐型磁粉在搅拌时能够吸附硝酸盐从而脱氮,所述长烷基链季胺基团(902)在每克选择性吸附硝酸盐型磁粉中的含量为0.5~2mmol,使用设置在吸附反应池(3)内的第三搅拌器(301)进行搅拌,使得混合液与选择性吸附硝酸盐型磁粉充分混合,所述第三搅拌器(301)搅拌的时间为10~20 分钟,第三搅拌器(301)搅拌时混合液的平均速度梯度(G值)为100~200/秒,所述选择性吸附硝酸盐型磁粉的投加量为每立方米生化尾水200~800g;
(D)将吸附反应池(3)搅拌后所得的混合液导入絮凝反应池(4)中,向絮凝反应池(4)中投加质量浓度为0.05~0.8%的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溶液,所述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溶液的投加量为每立方米生化尾水2~8 L,设置在絮凝反应池(4)内的第四搅拌器(401)进行搅拌,所述第四搅拌器(401)的搅拌时间为4~8 分钟,第四搅拌器(401)搅拌时混合液的平均速度梯度(G值)为20~100/秒;
(E)将絮凝反应池(4)搅拌后所得的混合液导入沉淀池(5)后静置沉淀10~20 分钟,静置沉淀后清水处于沉淀池(5)的上部,通过沉淀池(5)上的排水管排出;沉淀物处于沉淀池(5)的下部,通过排泥管排出
(F):将步骤(E)中得到的沉淀物通过排泥管输入分离装置,所述分离装置将沉淀物中的选择性吸附硝酸盐型磁粉和污泥分离开,污泥被分离装置中的排污管排出;分离出的选择性吸附硝酸盐型磁粉先进入脱附池(8)进行脱附再生后再返回吸附反应池(3),所述脱附池(8)中的脱附液为质量浓度4~8%的氯化钠(NaCl)溶液,选择性吸附硝酸盐型磁粉在脱附池(8)中进行脱附的时间为5~10 分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磁混凝-吸附耦合的生化尾水深度脱氮除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长烷基链季胺基团(902)为三乙胺、三丙胺、三丁胺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磁混凝-吸附耦合的生化尾水深度脱氮除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加的聚合氯化铝溶液质量浓度为5~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磁混凝-吸附耦合的生化尾水深度脱氮除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1~0.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磁混凝-吸附耦合的生化尾水深度脱氮除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5)为斜管沉淀池或斜板沉淀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启创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启创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5886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精度纳米复合膜
- 下一篇:一种圆柱销自动翻转落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