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针刺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58312.4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535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戴华英;郭广军;李永强;吴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迪玛克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158 | 分类号: | A61M5/15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企鸿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7 | 代理人: | 庞晓辰 |
地址: | 3000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刺 组件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针刺组件,包括针尖保护套和防回针结构,针尖保护套设有供针管管过的穿刺通道,在穿刺通道处布设有防回针结构以实现穿刺通道的连通/关闭。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可以减少反复穿刺次数,有效防止使用者在导管插入患者血管且针管抽出导管座后接触到针尖,防止使用者接触到针尖上的残留物,方便医护人员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静脉留置针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针刺组件。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输液治疗是疾病治疗的普遍手段,而普通的输液针需要在每次输液时对患者进行一次穿刺,对于需要长期进行输液治疗的患者,这无疑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医护人员被刺伤感染的风险,同时反复穿刺也加重了患者的痛苦程度。对于开放式留置针,是通过观察位于导管座内的回血腔是否出现回血来判断留置针是否已经刺入了患者的血管,但由于留置针的针头距离回血腔较远,回血从留置针的针头流到回血腔所用的时间远远多于医护人员刺入血管所用的时间,其结果往往造成穿透血管后壁,需要重新进行穿刺,给患者带来无谓的痛苦,即使已经刺入患者的血管,医护人员难以迅速做出准确判断,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目前市面上的留置针产品的套管材质多为FEP,在长时间留置使用过程中仍有较高几率使患者患静脉炎,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程度及留置针的使用风险。
近些年来,对于医务人员可能沾染到患者的血液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关注,已经意识到“沾染血液的针尖”必须要立即处理。这种关注越来越大,因为出现了目前还不能医治的疾病,例如艾滋病(AIDS),这种疾病可通过体液交换而从一个被感染者传递到另外一个人。因此,与艾滋病感染者的体液接触必须要避免。正如上面所述的那样,如果针管已经用于将一个留置套管放置到艾滋病感染者的血管中,那么这个针管就是一个传递疾病的媒介。比如紧急情况下或者由于没留意或疏忽,依然存在着被沾染的钢针戳中医护人员的情况。
现有的技术/产品及不足:
a)目前市面上的主流产品均不含防止针尖刺伤的安全装置,或者只是设置一个用来保护使用者的安全夹,然而不设置外罩或者包围所述安全夹的外罩,尽管弹簧夹可以防止使用者接触到针管的针尖,但他并不能防止使用者接触到位于针尖上残留的血液,特别是当针管上设置了回血槽时更是如此,所以此种安全装置依然不安全。
b)现有的比较成熟的含有外罩的留置针产品大部分均需要额外操作来使安全装置起作用,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和操作难度;且在操作解锁安全装置的过程中,还容易导致已经穿刺成功的留置套管滑出血管,造成穿刺失败,仍需重新穿刺,给患者造成了无畏的痛苦。
c)现有的比较成熟的安全装置可自动激活(即针管撤出的同时安全装置可自动起到作用)的留置针产品的主要形式是,安全装置的外罩需要在安全夹的作用下挂接在留置针导管座上,安全夹受导管座的挤压力直接作用于针管的外壁上,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在操作解锁安全装置的过程中,还容易导致已经穿刺成功的留置套管滑出血管,造成穿刺失败,仍需重新穿刺,给患者造成了无谓的痛苦。
另外,目前市面上的防针刺伤型留置针由于在针管组件和导管座组件之间增加了防针刺的安全装置,产品沿针管方向的尺寸相对较长,且由于各组件之间配合间隙的原因,导致在手持针柄进行穿刺时针管整体晃动幅度较大,造成医护人员不易控制穿刺力和穿刺角度,不方便医护人员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防针刺组件。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防针刺组件,包括针尖保护套和防回针结构,所述针尖保护套设有供针管穿过的穿刺通道,在所述穿刺通道处布设有所述防回针结构以实现所述穿刺通道的连通/关闭。
优选地,所述针尖保护套设有腔体、针管穿入端和针管穿出端,所述针管穿入端、所述腔体、所述针管穿出端依次连接设置,所述腔体内设有空心的插入台,所述插入台与所述针管穿出端相连通以形成供导管座插入的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迪玛克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迪玛克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583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道组件和制冷系统
- 下一篇:远程服务调用方法、设备、系统、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