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串联式负压采样分析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55320.3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810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金贻星;杨杰;袁鼎杰;田义斌;赵晶;周锐;刘名洋;周东;李鹤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集萃托普索清洁能源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14 | 分类号: | G01N1/14 |
代理公司: | 苏州新知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414 | 代理人: | 郑丽玲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太阳路2***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串联式 采样 分析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串联式负压采样分析系统及方法,采样管线、油浴装置、气相分析组件、缓冲罐、真空泵、流量控制组件、压力控制组件和氮气吹扫组件,其中,气相分析组件、缓冲罐和真空泵通过管线依次串接形成串联式采样分析结构,并对缓冲罐前的所有管线进行保温或电伴热,保持样品在进入气相色谱仪之前一直为气相状态,避免出现气液两相,并使样品通过真空泵抽入气相色谱仪中,实现负压系统的在线采样和分析。采用气相采样的方式,采样管线中样品置换时间短、采样质量少,能减小采样过程对反应体系的干扰。整个采样和分析系统被整合至同一控制系统。在必要位置设置自动阀门和仪表,实现了自动化采样和进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负压采样分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串联式负压采样分析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石油化工领域,有一些反应是在负压的环境下进行的,而在负压系统中进行反应需要维持整个反应过程均处于负压状态,以保证反应的正常进行。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聚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ABS)等工程塑料材料。目前,苯乙烯的生产方法主要包括乙苯脱氢法和苯乙烯/环氧丙烷联产法。其中,乙苯脱氢法占据主导,占比超过90%。乙苯脱氢过程中的主要反应是:C6H5C2H5=C6H5-C2H3+H2。
如图2所示,工业上,乙苯脱氢反应器在高温、负压、绝热条件下操作。反应温度范围约为580~630摄氏度,反应压力最低约可达负压30kPa。工业上,一般串联设置两个绝热反应器,即第一反应器1和第二反应器2。由于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物料经过第一反应器1中的反应后,其物料温度一般会从约620℃降低至600℃以下。之后,该股物料会被加热至约620℃,然后被送入第二反应器2继续反应。
在乙苯脱氢工业装置中,为了及时评估催化剂的性能,并同时为下游分离单位的运行提供参考,需要采集两个反应器入口处(A和B)的样品和两个反应器出口处(C和D)的样品,共计4个取样点(A、B、C和D)的样品,并对其进行组份分析。对于乙苯脱氢中试装置,为了获得中试过程中的完整数据,以用于工业规模反应器的设计及工艺流程的设计,也需要获得这4个取样点的样品信息。
对于上述4个取样点的样品采集,现有的技术主要是:在采样口设置冷凝器,将样品从气体状态冷却为液体和气体混合状态。冷凝器下游设置取样器。对取样器进行抽真空操作后,打开阀门,可使液体流入取样罐中,然后进行液相分析。授权公告号为CN20147699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这样的真空采样系统。
现有技术的主要不足是:1)无法分析气相样品。采用现有方法,样品经过冷凝器冷却后会分离成气相和液相两部分。液相的样品通过取样瓶下部可以取得。但气相的样品无法分析。2)干扰反应系统。采用该方法收集样品时,取样管线将会从反应系统分流一部分物料,这会导致在采样时进入反应床层的进料流量出现偏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串联式负压采样分析系统及方法,可以使样品在气相状态下被收集,而后被送入检测仪器进行分析,从而获得其组成,从而获得样品的完全组成信息;由于样品为气相,其采样的质量很小,采样时间也短,从而使采样过程对反应体系的干扰较小;采用全自动的采样和分析方式,节约人力,提高效率,降低操作错误率。
为了能够清楚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给出以下术语的解释,本发明中的负压和正压均是相对于1个标准大气压来说的,负压指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的压力状态,正压指大于1个标准大气压的压力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集萃托普索清洁能源研发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集萃托普索清洁能源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553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