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远距离低功耗探鸟雷达的探测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754986.7 申请日: 2020-07-31
公开(公告)号: CN111736150A 公开(公告)日: 2020-10-02
发明(设计)人: 江峰;田增山;蔡传斌 申请(专利权)人: 绵阳市游仙区创新科技产业技术研究院
主分类号: G01S13/88 分类号: G01S13/88;G01S7/282;G01S7/41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游***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面向 远距离 功耗 雷达 探测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远距离低功耗探鸟雷达的探测方法,雷达发射端将脉冲式线性调频信号作为雷达发射信号,将雷达探测距离分为近、远两个探测距离段,对近探测距离段探测时采用窄脉冲的雷达发射信号,对远探测距离段探测时采用中脉冲的雷达发射信号;雷达控制波束的指向变化,实现方位向0‑360度、俯仰向0‑90度三维全空域覆盖扫描。同时将雷达作用距离分为近、远两个作用距离段,分别采用窄脉冲波和中脉冲波作为发射信号实现雷达功耗低、远距离低盲距的探测,同时有源相控阵结合机械扫描实现全空域覆盖探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探鸟雷达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面向远距离低功耗探鸟雷达的探测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机场鸟情观测依靠人工,但在目测困难的黎明、黄昏和夜晚,恰恰是鸟击事件的高发期。据统计,2014年1-9月已知发生时段的122 起鸟击事故征候中,夜晚及晨昏等低能见度条件下发生的鸟击事故征候达61.48%,迫切需要相关技术手段的支持。雷达主动发射电磁信号并接收目标反射回波,可以实现高性能、高可靠性、全天候、远距离目标探测,且抗干扰能力强。同时,还可以利用雷达组网技术实现低空大空域监视,提供完整、正确、通用、连续、及时的低空空情,满足对低空探鸟需求,是鸟情观测的重要技术手段,不仅可用于机场鸟击防范,同样可用于河口湿地鸟类保护区、鸟类迁徙主要通道、拟建风力发电场等区域的鸟情观测,对区域内的鸟类种群规模和活动规律做出精确统计,协助有关部门开展科学研究、工程可行性评估等工作。

雷达被用于观测鸟类的活动已经有将近70年的历史,早期的探鸟雷达系统多基于气象雷达和场面监视雷达,比如1998年Geo_Marine公司鸟类研究实验室在美国空战指挥总部的资助下,基于NEXRAD气象雷达网,开发了鸟类危险咨询系统(AHAS),用于监控和预报美国48个州的鸟类活动。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海事雷达因其价格低廉而广泛地应用于鸟击雷达探测。应用较为广泛的雷达探鸟系统通常采用体积较小、功耗较低的海事雷达,通过对其天线、信号与数据处理等部分的改造,实现以更高的分辨率在较小的区域内跟踪小型鸟群或单只鸟运动。最具代表性的包括美国Detect公司开发的Merlin雷达、加拿大SicomSystems公司的Accipiter雷达和荷兰的罗宾雷达,技术相对成熟,已在欧美民用及军用机场有了广泛的应用。我国的探鸟雷达研究起步较晚,2014年,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对S波段海事雷达进行了升级改造,采用固态发射机替代原有的磁控管,并引入了脉冲压缩和脉冲多普勒等多项信号处理技术,改善了其在强地杂波环境中对“低、小、慢”目标的探测能力,搭建了基于S波段固态相参雷达的CAST-AARS实验平台,该平台放置于广西北海机场南灯光站附近,通过定点放飞信鸽目标等方式验证系统的探鸟性能。

现有探鸟雷达系统大多都是基于海事雷达进行改造升级,大多采用多部雷达实现三维探测,已有的探鸟雷达无相控阵电扫描,都是采用两部雷达,一部雷达负责垂直扫描,一部雷达负责水平扫描,从而实现全空域覆盖扫描,雷达体制陈旧、探测精度较低、发射功率高,并且对于单只鸟类的探测距离有限。

脉冲雷达对于离雷达最近的有一段距离是探测不了的,本领域称为近距离探测盲区,盲区大小和发射脉冲的脉冲持续时间有关,持续时间越长,盲距越大,同时雷达距离也越远,但是雷达探测盲距肯定越小越好,低盲距探测窄脉冲实现低盲距,但作用距离有限,中脉冲能实现远距离,但盲距大,现有技术中,使用单一脉冲波形存在实现远距离与低盲距探测效果的矛盾。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探鸟雷达的探测方法,采用了窄脉冲和中脉冲相结合的波形设计,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同时实现远距离、低盲距探测的问题。

此外还解决了传统雷达体制陈旧、成本高、探测精度较低、发射功率高、对于单只鸟类的探测距离有限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面向远距离低功耗探鸟雷达的探测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绵阳市游仙区创新科技产业技术研究院,未经绵阳市游仙区创新科技产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549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