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化背负式电动喷雾机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754520.7 | 申请日: | 2020-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872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 发明(设计)人: | 陈杰;吴军辉;司慧萍;林开颜;纪璇;曾桂香;沈楚姗;刘俊;张春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M7/00 | 分类号: | A01M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周新楣 |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化 背负 电动 喷雾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化背负式电动喷雾机,包括喷雾机本体,喷雾机本体包括液位计、喷雾桶、喷雾计量泵、驱动电源、喷嘴和喷雾杆,喷雾机本体外侧设有原液桶,内部设有ARM处理器,原液桶内设有原液计量泵,判断使用前是否输入了本次施用农药的信息,若输入了施用农药的信息,原液计量泵才能启动,ARM处理器根据原液计量泵和液位计的信息计算喷雾桶中农药的浓度,若浓度符合要求,喷雾计量泵才能启动,若喷雾计量泵启动,ARM处理器根据定位模块的定位信息和存储的农药安全间隔期进行比对,符合安全间隔期要求的,允许喷雾计量泵继续工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保证农药的浓度安全、使用间隔期的安全、提高农药喷洒的安全性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和绿化病虫害防除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化背负式电动喷雾机。
背景技术
目前农产品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安全、优质、卫生的蔬菜已成为人们安全消费的必然选择,特别是蔬菜的质量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蔬菜的复种指数高,种植密度大,病虫草害的发生与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许多种植农户为了追求高产和一定的产品外观,大量施用各种农药,虽然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对农产品的质量以及人民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带来的环境污染、人员中毒、残留超标等负面问题,严重影响了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
目前在农药种类的施用和管理上,高毒农药的施用越来越少,但是农药施用不合理、不科学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安全施用间隔期的问题,有些农民为了尽快杀灭病虫害,不顾农用施用的安全间隔期,短期内大量施用同一种农药;二是施用上市安全期,特别是一些生育期较短的绿叶蔬菜,有些农民为了盲目追求产量和外观品相,在施用了农药后没有保持足够的农药安全期就采收上市;三是施用农药的浓度,农民追求农作物产量和“无虫蔬菜”,肆意加大使用浓度,造成了农业生产上的安全问题和农产品安全隐患。
目前农药喷洒主要依靠人工背负式喷雾机来喷药,容易造成农民因施药中毒,因此需要对背负式喷雾机进行改造,使其能够准确地掌握喷雾机施用地块、施用作物、施用时间、施用面积、施用量、施用浓度,能够对农药的施用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防止农药的滥用,保证农产品的安全以及减少农业生产的面源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农民因农药浓度超标中毒、过度喷洒农药造成环境污染以及带来的农产品安全风险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智能化背负式电动喷雾机。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智能化背负式电动喷雾机,包括喷雾机本体,所述喷雾机本体包括液位计、喷雾桶、喷雾计量泵、驱动电源、喷嘴和喷雾杆,所述喷嘴设于喷雾杆的末端,所述喷雾计量泵连接至所述喷雾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机本体的外侧设有原液桶,所述原液桶内设有原液计量泵,所述驱动电源与喷雾计量泵和原液计量泵连接,所述喷雾机本体还设有嵌入式的ARM处理器,所述ARM处理器在喷洒农药之前判断是否输入了本次施用农药的信息,若否则所述原液计量泵不启动,若是则原液计量泵启动;原液计量泵停止工作后,ARM处理器根据原液计量泵和液位计的信息计算喷雾桶中农药的浓度是否超过设定阈值,若否则ARM处理器通过喷雾计量泵控制喷嘴进行喷洒,若是则不进行农药喷洒,若原液计量泵未启动则限制喷雾计量泵的启动;若喷雾计量泵已启动,则嵌入式的ARM处理器会根据GPS/BDS定位模块的定位信息以及嵌入式的ARM处理器存储的农药安全间隔期进行比对,若喷洒时间位于安全间隔期内,则允许喷雾计量泵继续工作,否则关闭喷雾计量泵。
所述喷雾机本体上还设有入液口、背带和充电口。
进一步地,所述原液桶位于与背带所在侧面相邻的喷雾机本体的侧面,方便及时添加农药原液。
所述喷雾杆与喷雾机本体活动连接,根据需要喷洒农药的区域调整喷洒方向。
所述液位计、喷雾计量泵、原液计量泵、原液桶、喷嘴和喷雾杆均与ARM处理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545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