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层喉部支撑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753391.X | 申请日: | 2020-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886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 发明(设计)人: | 于凌昱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5/01 | 分类号: | A61B5/01;A61M29/04 |
| 代理公司: | 成都环泰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42 | 代理人: | 李斌;李辉 |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层 喉部 支撑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层喉部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气囊和主气管,所述支撑气囊的内部设有备用气囊,所述主气管的出气口一端通过换向阀连接有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所述第一气管的出气口与支撑气囊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二气管的出气口与备用气囊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上分别设有第一气体压力传感器和第二气体压力传感器;当所述支撑气囊、备用气囊充气后其整体呈三棱柱形;所述主气管的进气口处设有充气装置连接件,该充气装置连接件的进气口处可拆卸的设有密封塞。具有方便在术后使用时实时监测支撑气囊内的压力,同时设置备用气囊是为了避免在使用过程中支撑气囊破损或气压达不到支撑要求时,需要更换支撑装置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层喉部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喉癌的治疗通常依据肿瘤的范围大小,优先选择手术切除。但是,如何在完整切除肿瘤的基础上,尽可能的保留喉部功能,特别是最大限度保留患者的喉腔大小,以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对于患者远期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在现有的临床工作中,根据手术切除的范围需要,对于切除后残余的喉部组织可能需要使用纱布填充后的指套或硅胶管放置在局部提供暂时支撑。特别是对于喉腔缺损较大,需要采用肌皮瓣等进行局部填充形成新的喉腔时,由于甲状软骨部分甚至完全切除,必然导致对局部的支撑作用部分甚至完全丧失,术后气道发生严重塌陷,难以拔除气管切开套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喉狭窄、声带粘连、喉璞等,也需要类似的装置,以避免早期的再狭窄。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层喉部支撑装置,具有方便在术后使用时实时监测支撑气囊内的压力,同时设置备用气囊是为了避免在使用过程中支撑气囊破损或气压达不到支撑要求时,需要更换支撑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层喉部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气囊和主气管,所述支撑气囊的内部设有备用气囊,所述主气管的出气口一端通过换向阀连接有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所述第一气管的出气口与支撑气囊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二气管的出气口与备用气囊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上分别设有第一气体压力传感器和第二气体压力传感器;当所述支撑气囊、备用气囊充气后其整体呈三棱柱形;所述主气管的进气口处设有充气装置连接件,该充气装置连接件的进气口处可拆卸的设有密封塞。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通过在支撑气囊内设置备用气囊,是为了避免在支撑气囊发生漏气或破损。若采用单层气囊,当发生漏气单层气囊无法提供支撑时,若提前取出喉模,则喉模对局部的支撑作用时间不够,无法发挥避免局部狭窄的作用;若为了确保提供支撑作用的时间则需重新更换支撑装置,但存在二次损伤,或患者可能难以耐受再次更换的过程。引入了备用气囊则能够较好规避上述情况。在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上均设置有气压传感器是为了实时监测气囊内的气压是否满足支撑需求,如果医务人员检查到支撑气囊中的气压不满足支撑要求时,再次对支撑气囊充气,并观察至少三分钟,如果三分钟后气压不够则对备用气囊进行充气,支撑气囊做进一步的支撑,充气完成后通过密封塞将其进行密封。如果需要经口吸痰时,可以视情况在必要的时候暂时将支撑气囊或备用气囊放气,这样可以充分彻底的吸痰,待彻底吸痰完成后再行充气继续提供支撑作用;若采用现有的硅胶管或纱布指套的喉模,由于形状不可改变,不能通过放气或其他方式改形态和体积,必然存在吸痰的死角,气道分泌物残留堆积,增加感染的风险;同时,当支撑时间足够后,需要取出喉模时,不需要进行有创的取出过程,可以先将内气囊彻底放气以后,通过气管切开口沿喉模导管径路取出,必要时也可以彻底放气以后,剪断导管线,喉腔内的气囊部分可直接在纤维喉镜下直接经口取出。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该双层喉部支撑装置还包括红外测温传感器,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的感应部具有与人体颈部皮肤相贴合的粘接层,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的显示部通过卡扣与所述主气管连接。
设置红外测温传感器是为了方便观察检测喉部的局部温度,查看是否存在感染的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未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5339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温度冲击试验箱
- 下一篇:导管头端柔软度表征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