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脂肪芳香共聚酯发泡组合物、脂肪芳香共聚酯发泡板材与片材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753275.8 | 申请日: | 2020-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581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 发明(设计)人: | 徐耀辉;郭鹏;吕明福;祝桂香;张师军;高达利;韩翎;张伟;白弈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08L67/02 | 分类号: | C08L67/02;C08L35/00;C08J9/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王崇;李婉婉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脂肪 芳香 聚酯 发泡 组合 板材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脂肪芳香共聚酯发泡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包括改性脂肪芳香共聚酯和泡孔成核剂;
所述泡孔成核剂为马来酸酐-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共聚物微球,所述马来酸酐-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共聚物微球的粒径为500-1600nm;
所述改性脂肪芳香共聚酯在190℃和载荷2.16kg的熔融指数为0.1-5g/10min;
基于100重量份的改性脂肪芳香共聚酯,所述泡孔成核剂的用量为0.01-10重量份;
所述改性脂肪芳香共聚酯为脂肪芳香共聚酯经扩链剂改性而制得;
基于所述马来酸酐-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共聚物微球的总物质的量,由马来酸酐提供的结构单元的摩尔含量为48-51摩尔%,由苯乙烯提供的结构单元的摩尔含量为10-45%;由α-甲基苯乙烯提供的结构单元的摩尔含量为10-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基于100重量份的改性脂肪芳香共聚酯,所述泡孔成核剂的用量为0.1-5重量份;
和/或,所述马来酸酐-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共聚物微球的粒径为800-1600nm;
和/或,所述改性脂肪芳香共聚酯在190℃和载荷2.16kg的熔融指数为1-3g/10min;
和/或,所述改性脂肪芳香共聚酯的分子量分布为3-1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马来酸酐-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共聚物微球的分子量分布为4-8;
和/或,所述改性脂肪芳香共聚酯的分子量分布为5-7。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中还包括抗氧剂,基于100重量份的改性脂肪芳香共聚酯,所述抗氧剂的用量为0.01-3重量份;
和/或,所述抗氧剂选自酚类抗氧剂和/或亚磷酸酯类抗氧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中还包括抗氧剂,基于100重量份的改性脂肪芳香共聚酯,所述抗氧剂的用量为0.1-0.5重量份;
和/或,所述抗氧剂为酚类抗氧剂和亚磷酸酯类抗氧剂,酚类抗氧剂与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的重量比为0.005-2:0.00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抗氧剂为酚类抗氧剂和亚磷酸酯类抗氧剂,酚类抗氧剂与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的重量比为0.03-0.35:0.02-0.15;
和/或,所述抗氧剂选自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正十八碳醇酯、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苯基)丁烷、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双(2,4-二叔丁基苯酚)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和双(2,6-二叔丁基-4-甲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扩链剂的用量为所述脂肪芳香共聚酯用量的0.01-5wt%,所述马来酸酐-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共聚物微球的分子量分布为2-12;
和/或,所述扩链剂为有机过氧化物,所述有机过氧化物的半衰期为0.2-10min。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扩链剂的用量为所述脂肪芳香共聚酯用量的0.2-2wt%;
和/或,所述扩链剂为有机过氧化物,所述有机过氧化物的半衰期为0.2-2min。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扩链剂选自烷基过氧化物、酰基过氧化物和过氧化酯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烷基过氧化物选自过氧化二异丙苯、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和二(叔丁基过氧异丙基)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酰基过氧化物选自过氧化二苯甲酰和/或过氧化月桂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5327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