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抑喷油回油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53046.6 | 申请日: | 202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648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褚福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褚福源 |
主分类号: | E21B33/06 | 分类号: | E21B33/06;E21B3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7100 山东省枣***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抑喷油回油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井口防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抑喷油回油装置,其通过设置带斜面的回油槽与除油环配合使得被带出的油液能够回流到通孔内,能够有效防止井口被光杆带出的油液污染,防止油液四处喷溅,具有实用意义和推广价值,预期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包括壳体、复数根可伸缩杆、限位块和除油环,能够有效解决现有防喷装置盘根容易磨损,且对盘根与光杆间密封间隙要求过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井口防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抑喷油回油装置。
背景技术
油井在作业过程中,通过抽油机带动光杆往复运动从而将原油带到地面,由于原油液滴会粘附在光杆上,导致油液会被光杆带出产生浪费和污染,因此油井都会设置防喷装置;当管线异常或产量过高时,出油回压回上升,若是回油压超过盘根的承载上限,则有可能发生喷油问题,不仅造成浪费还会造成地面污染,四处喷溅的油液还是潜在的安全隐患。
此外盘根长期使用后会出现磨损,同样有可能会导致井喷事故,这是传统防喷装置所存在的不足,且还需要定期检查密封盘根与光杆的间隙是否复合要求,较为麻烦,若是基于现有技术进行改进,研发一种与现有防喷装置工作原理不同,且能够有效解决光杆带液问题的新型防喷装置,对于解决该行业问题将具有积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喷油回油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壳体、复数根可伸缩杆、限位块和除油环,所述壳体底端设有连接件,所述壳体中部设有供光杆穿过的通孔,所述壳体在所述通孔顶部安装有防喷装置,所述壳体内设有与所述通孔相连通的回油槽,所述回油槽顶端、底端均呈倒立的锥状,所述可伸缩杆一端与所述回油槽中部活动连接,所述可伸缩杆另一端与所述除油环活动连接,所述限位块设置于所述可伸缩杆与所述回油槽连接处下方,所述除油环中部设有供光杆通过的开口,开口内径向设有复数个与光杆接触的弹性块。
优选的,所述可伸缩杆等距地设于所述回油槽内。
优选的,所述防喷装置包括移动杆、滚轮、弹簧,所述移动杆横向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与其构成移动副,所述滚轮设于所述移动杆左端,所述移动杆右端设有拉块,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移动杆上,所述弹簧位于所述滚轮和所述壳体间,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滚轮匹配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滚轮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优选的,所述可伸缩杆数量为4。
优选的,所述可伸缩杆与所述回油槽铰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可伸缩杆与所述除油环铰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壳体由对称的两部分构成。
优选的,所述可伸缩杆最大长度时所述除油环恰好位于所述通孔处。
优选的,还包括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安装于所述回油槽上方,所述密封环安装于所述通孔处。
由上述对本发明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抑喷油回油装置,当抽油机带动光杆上移时,光杆上携带的油液会被除油环上的弹性块刮除,并滴落在回油槽内,油液在回油槽汇集沿回油槽底端的斜面渗入通孔内;光杆上移时光杆会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带动除油环上移,此时可伸缩杆长度延伸,除油环卡设于回油槽顶部的通孔,一定程度能够防止回油槽内的油液进入回油槽顶部的通孔内;当抽油机带动光杆下移时,可伸缩杆长度缩短,除油环回到初始位置,可伸缩杆下方设置的限位块能够限制可伸缩的移动,防止除油环下移;当光杆从通孔内脱出时,弹簧舒张使得移动杆往凹槽一侧移动使得滚轮抵住凹槽,此时移动杆横向穿过通孔,能够防止通孔内的油液溢出,避免油液沿通孔喷出导致井口污染,当需要重新插入光杆时,外拉移动杆,此时弹簧被压缩滚轮从凹槽内离开,插入光杆后滚轮抵住光杆,不会影响光杆的上下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褚福源,未经褚福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530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