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空间目标结构反演方法和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50792.X | 申请日: | 2020-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92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 发明(设计)人: | 田鹤;毛宏霞;盛晶;贾伟伟;刘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6F17/14 | 分类号: | G06F17/14;G06K9/62;G06T11/00;G01S13/86;G01S7/41 |
| 代理公司: | 北京格允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9 | 代理人: | 周娇娇 |
| 地址: | 10085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信息 融合 空间 目标 结构 反演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空间目标结构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S1、利用不同平台下的可见光传感器及雷达传感器,获取同一目标的可见光图像和雷达复图像;
S2、通过提取所述可见光图像中目标横纵向尺寸,获得目标的支撑区域x、y;
S3、对所述雷达复图像进行二维逆傅里叶变换至雷达回波域,在雷达回波域建立属性散射中心模型;
S4、基于所述属性散射中心模型构造参数化字典D(x,y)和对属性参数中的位置参数(x,y)、散射中心长度L和初始方位角进行稀疏优化求解,获得估计值;
S5、基于所述属性散射中心模型构造字典D(α),利用散射中心长度L的估计值确定属性参数中的频率依赖因子α的取值范围,并对该取值范围内的α值进行稀疏优化求解;
S6、基于属性散射中心模型构造字典D(γ),利用散射中心长度L和初始方位角的估计值确定目标中的局部式散射中心,并对该类散射中心下的方位依赖因子γ值进行稀疏优化求解;
S7、利用所估计的目标各散射中心对应的属性参数,判断空间目标内包含的结构类型及尺寸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空间目标结构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针对同一目标,所获得的可见光图像是灰度图像,雷达复图像是复数域图像;且所述可见光传感器与雷达传感器对目标的视线角误差不大于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空间目标结构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从可见光图像中提取目标主轴,通过图像处理过程,使可见光图像和雷达复图像中的目标轴向一致,提取可见光图像中目标横纵向尺寸,获得支撑区域x、y。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空间目标结构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所述雷达复图像在雷达回波域建立的属性散射中心模型为
其中f为雷达频率,φ为方位角,M为散射中心个数,为散射中心参数集合;fc为雷达中心频率,c为光速;参数xi和yi分别表示第i个散射中心距离向与方位向的坐标,Ai为第i个散射中心幅度,αi表示第i个散射中心的散射强度的频率依赖性;方位属性参数表示第i个散射中心对方位角的依赖关系,其中Li为第i个散射中心的散射中心长度,为其初始方位角,γi为方位依赖因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空间目标结构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参数化字典D(x,y)为
其中||di,j||2表示di,j的二范数,Nx为目标散射中心的距离向支撑区域量化个数;Ny为目标散射中心的方位向支撑区域量化个数;参数化字典为
其中||d'i,j||2为d'i,j的二范数,NL为散射中心长度L的量化个数,为初始方位角的量化个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空间目标结构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中,参数化字典D(α)为
其中
||dαi||2为dαi的二范数,M为频率依赖因子α的量化个数。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空间目标结构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6中,参数化字典D(γ)为
D(γ)=[dγ1,dγ2,...,dγi,...,dγM']
其中
M'为方位依赖因子γ的量化个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未经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5079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