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升机风洞试验台天平旋转标定加载装置及标定加载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750750.6 | 申请日: | 2020-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48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 发明(设计)人: | 张鑫;王畅;马帅;尹欣繁;唐敏;张卫国;赵亮亮;田斌;彭先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M9/06 | 分类号: | G01M9/06;G01L25/00;B64F5/60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孙杰;李绪亮 |
| 地址: | 62275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直升机 风洞 试验台 天平 旋转 标定 加载 装置 方法 | ||
1.一种直升机风洞试验台天平旋转标定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试验装置,其包括装置台(1)、扭矩天平(2)、旋翼天平(3)、旋翼轴(4)、动态扭矩传感器(5)、制动器(6)和制动器支架(7);所述旋翼天平(3)设置于装置台(1)上,扭矩天平(2)设置于旋翼轴(4)上,扭矩天平(2)与旋翼轴(4)通过膜片联轴器连接;所述旋翼轴(4)穿过装置台(1)和旋翼天平(3),旋翼轴(4)上端通过动态扭矩传感器(5)与制动器(6)连接;制动器(6)通过制动器支架(7)与旋翼天平(3)连接;
拉力定滑轮组(8),其设置于制动器(6)的上方,通过滑轮绳(10)与制动器(6)的顶部连接;
水平定滑轮(9),其设置于制动器(6)的侧方,通过滑轮绳(10)与制动器(6)的侧面连接;所述水平定滑轮(9)包括两组水平定滑轮(9),每组水平定滑轮(9)包括位于制动器(6)相对两侧的两个定滑轮,两组水平定滑轮(9)的连线相互垂直;
砝码盘(11),其设置于滑轮绳(10)的末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风洞试验台天平旋转标定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力定滑轮组(8)数量为4组,滑轮绳(10)与制动器(6)的连接点对称分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升机风洞试验台天平旋转标定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对称的两拉力定滑轮组(8)之间的连线,与其中一组水平定滑轮(9)平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风洞试验台天平旋转标定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定滑轮(9)位于同一水平面,水平定滑轮(9)与制动器(6)侧面的距离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风洞试验台天平旋转标定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绳(10)为钢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风洞试验台天平旋转标定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器(6)为磁粉制动器、电涡流制动器或电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风洞试验台天平旋转标定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扭矩传感器(5)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外圈通过连接板与制动器支架(7)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风洞试验台天平旋转标定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器支架(7)的底部为与旋翼天平(3)连接的支架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风洞试验台天平旋转标定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示砝码盘(11)位于同一水平面。
10.一种直升机风洞试验台天平标定方法,使用直升机风洞试验台天平旋转标定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定加载装置包括试验装置,其包括装置台(1)、扭矩天平(2)、旋翼天平(3)、旋翼轴(4)、动态扭矩传感器(5)、制动器(6)和制动器支架(7);所述旋翼天平(3)设置于装置台(1)上,扭矩天平(2)设置于旋翼轴(4)上,扭矩天平(2)与旋翼轴(4)通过膜片联轴器连接;所述旋翼轴(4)穿过装置台(1)和旋翼天平(3),旋翼轴(4)上端通过动态扭矩传感器(5)与制动器(6)连接;制动器(6)通过制动器支架(7)与旋翼天平(3)连接;
拉力定滑轮组(8),其设置于制动器(6)的上方,通过滑轮绳(10)与制动器(6)的顶部连接;拉力定滑轮组(8)数量为4组;
水平定滑轮(9),其设置于制动器(6)的侧方,通过滑轮绳(10)与制动器(6)的侧面连接;所述水平定滑轮(9)包括两组水平定滑轮(9),每组水平定滑轮(9)包括位于制动器(6)相对两侧的两个定滑轮,两组水平定滑轮(9)的连线相互垂直;
砝码盘(11),其设置于滑轮绳(10)的末端;
标定方法包括扭矩载荷加载、拉力载荷加载、水平力载荷加载、侧力载荷加载、俯仰力载荷加载和滚转力矩载荷加载,开启与旋翼轴(4)连接的电机,驱动旋翼轴(4)转速达到试验转速,砝码盘(11)上安放砝码,其中,
扭矩载荷加载:调节制动器(6)的制动扭矩,扭矩载荷标定值为动态扭矩传感器(5)读数或旋翼天平(3)偏航力矩;
拉力载荷加载:拉力载荷标定值为M5g+M6g+M7g+M8g;
水平力载荷加载:水平力载荷标定值为(M1g-M2g)或(M2g-M1g);
侧力载荷加载:侧力载荷标定值为(M3g-M4g)或(M4g-M3g);
俯仰力矩载荷加载:俯仰力矩载荷标定值为(M1g-M2g)×L12或(M2g-M1g)×L12;
滚转力矩载荷加载:滚转力矩载荷标定值为(M3g-M4g)×L34或(M4g-M3g)×L3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未经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5075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