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小波变换的避雷器残压特性监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750603.9 | 申请日: | 2020-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84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 发明(设计)人: | 朱永灿;张鹏;杨暑森;熊浩男;高梧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工程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R23/16 | 分类号: | G01R23/16;G01R19/00;G06F17/14 |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罗笛 |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变换 避雷器 特性 监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避雷器残压特性监测方法,步骤包括:步骤1、分别采集氧化锌避雷器雷电过电压冲击时的电流、电压参数;步骤2、对电流和电压参数进行处理,利用小波变换进行数据去噪和计算,利用小波变换能够将受到现场各因素干扰采集的电流参数、电压参数在时域和频域进行分解,将有效信号从含有噪声的原始信号中分离出来,得到氧化锌避雷器电过电压冲击时的残压特性曲线;步骤3、分析得到的残压特性曲线,找出残压特性变化与氧化锌避雷器工作状况的内在联系,确定氧化锌避雷器的工作状况。本发明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的监测出氧化锌避雷器在雷电过电压时的残压特性,减少了重大事故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避雷器故障监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避雷器残压特性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计划的全面实施,在线监测技术在电力系统二次领域的分量和地位逐步提升,是电力系统自动化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因此对在线监测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投入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早在上世纪50年代起,世界各国就开始重视对电气设备实施安全性的监测,由传统的事故后维修发展为定期监测维修,而定期监测维修机制相比事故后维修使得电气设备故障更早地被发现,从而避免了电气突发事故的产生。但是传统定期维修采用停电维修的方式,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经济性不高,定期停电维修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各国在总结检修经验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的电气设备预防试验规章,对电气设备各项指标进行监测,超过规定指标则进行维修试验。
我国从50年代开始制定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对电力设备实施定期停电检修。但是定期检修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对系统故障不能都及时发现,同时在停电试验时,不能够完全模拟正常运行时的环境,而忽略一些设备的缺陷。随着我国电网向高电压,大容量方向的发展,停电检测给生产和生活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不再适合电网。80发展年代起我国开始研究在线监测技术,最初的避雷器监测器只检测泄漏全电流,监测器内部电路简单,通过内部毫安电流表显示泄漏电流值,精度不高,值班人员需要定期巡查记录电流表读数,不能全面的监测避雷器状态,亟需研制更为先进方便的监测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避雷器残压特性监测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氧化锌避雷器难以快速诊断出可能存在的故障隐患,贻误检修和更换故障设备时机,容易导致重大事故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避雷器残压特性监测方法,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利用电流传感器和电场传感器,分别采集氧化锌避雷器雷电过电压冲击时的电流、电压参数;
步骤2、信号处理单元对步骤1采集的电流和电压参数进行处理,处理后的信号输入监测终端,
利用小波变换进行数据去噪和计算,利用小波变换能够将受到现场各因素干扰采集的电流参数、电压参数在时域和频域进行分解,将有效信号从含有噪声的原始信号中分离出来,得到氧化锌避雷器电过电压冲击时的残压特性曲线;
步骤3、分析步骤2得到的氧化锌避雷器雷电过电压冲击时的残压特性曲线,找出残压特性变化与氧化锌避雷器工作状况的内在联系,确定氧化锌避雷器的工作状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首先利用两种传感器分别采集氧化锌避雷器雷电过电压冲击时的电流、电压数据;再利用小波变换对数据进行去噪、计算、分析后,根据氧化锌避雷器雷电过电压冲击时的残压特性曲线,找出残压特性变化与氧化锌避雷器工作状况的主要联系。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的监测出氧化锌避雷器在雷电过电压时的残压特性,并根据对残压特性进行分析找到当前氧化锌避雷器中的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减少了重大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监测方法实施例依赖的一种监测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监测方法中的雷电过电压时残压波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工程大学,未经西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506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