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雷电防护监测系统及雷电流监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49332.5 | 申请日: | 202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61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山海建;梁西彦;余崇威;梁亮;许晓莉;杨飞茹;柳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慈溪市万能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9/25 | 分类号: | G01R19/25;G01K13/00;G01K1/02;H02H9/02;H02H9/04 |
代理公司: | 慈溪久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99 | 代理人: | 陈超 |
地址: | 315332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雷电 防护 监测 系统 方法 | ||
一种雷电防护监测系统,包括防雷装置、电源装置、控制装置,防雷装置包括两级防雷器件和雷电流传感器,雷电流先经过一级防雷器件防雷泄放,再通过电源隔离抑制器后经过二级防雷器件防雷泄放后输出,一级防雷器件的N端通过一气体放电管后连接接地线,雷电流传感器套设于该接地线上,防雷器件包括有浪涌保护器、与浪涌保护器紧贴的温度传感器和温控器,控制装置包括微控制器,温度传感器、温控器均与微控制器电连接,电源装置包括雷电流采样电路,雷电流传感器通过雷电流采样电路后电连接于微控制器。本发明可以实时监测浪涌保护器的温度,可以提前发出劣化告警信号或失效告警信号,可以高度拟真的输出显示雷电流的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雷电防护监测系统及雷电流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化低压电力机房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微电子设备和器件在电力和通信电源方面的应用更加广泛;这些器件对雷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引起的浪涌比较敏感,因而对防雷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防雷技术只能在防雷器件失效后告警,不能预警其性能从而提前更换,这一就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雷电流最终都是通过防雷器件泄放到大地,地线接地状态对防雷性能和人身安全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对其状态进行实时监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进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雷电防护监测系统及雷电流监测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雷电防护监测系统,包括防雷装置、电源装置、控制装置,所述防雷装置包括两级防雷器件和雷电流传感器,雷电流先经过一级防雷器件防雷泄放,再通过电源隔离抑制器后经过二级防雷器件防雷泄放后输出,一级防雷器件的N端通过一气体放电管后连接接地线,所述雷电流传感器套设于该接地线上,防雷器件包括有浪涌保护器、与浪涌保护器紧贴的温度传感器和温控器,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微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温控器均与微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电源装置包括雷电流采样电路,所述雷电流传感器通过雷电流采样电路后电连接于微控制器。
进一步,所述微控制器内设有雷电流计算软件模块,用于将雷电流采样电路输送过来的信号换算成电流的显示数据信号。
进一步,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温度采样电路,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采样电路电连接于所述微控制器。
进一步,所述微控制器内设有防雷状态软件模块,所述防雷状态软件模块用于在微控制器接收温控器传过来的电压信号后,经过软件算法处理输出劣化告警信号或失效告警信号。
进一步,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还连接有显示屏,用于显示监测系统的信息状态。
进一步,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还连接有电子讯响器,所述电子讯响器用于发出警报声。
进一步,所述微控制器还电连接有串行RS485通讯接口,用于连接服务器。
进一步,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入端还连接有按键,用于控制整个监测系统;所述微控制器的端口还连接有看门狗电路。
进一步,所述电源装置包括接地状态检测电路,一端接地一端连接微控制器;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AD/DC转换电路,AD/DC转换电路一路输出给控制装置供电;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升压电路,所述AD/DC转换电路另一路输出给升压电路,经过升压电路升压后输出给控制装置供电;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一可充电电池,所述AD/DC转换电路还有一路输出给该可充电电池,可充电电池一路直接输出给控制装置供电,还有一路输出给升压电路,经过升压电路给控制装置供电。
上述的雷电防护监测系统的雷电流监测方法,所述雷电流采样电路为2w10整流桥,所述雷电流计算软件模块包含雷电流强度算法公式如下:
y = 5×10-3x2 + 1.92x + 4.7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慈溪市万能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慈溪市万能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493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