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茶树专用有机肥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47722.9 | 申请日: | 2020-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37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 发明(设计)人: | 杨庆新;刘仲华;黄建安;李娟;胡云铃 | 申请(专利权)人: | 湘丰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5G3/60 | 分类号: | C05G3/60;C05G5/12 | 
| 代理公司: | 长沙科永臻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27 | 代理人: | 郭敏 | 
| 地址: | 4101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树 专用 有机肥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树专用有机肥及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物质制作而成,干羊粪200‑400份、干鸡粪100‑200份、木屑10‑50份、鸡蛋壳10‑30份、茶籽饼30‑50份、豆渣40‑60份、复合氨基酸5‑10份、聚赖氨酸1‑3份、亚硒酸钠1‑5份、微生物菌1‑5份、卡拉胶10‑20份。本发明具有环保又实用,能够为茶树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资,还可以改善土壤,同时提高茶叶产量、提高茶叶中硒元素以及其他微量元素含量的优点,其主要用于茶树栽培时的施加一种有机肥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有机肥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茶树专用有机肥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茶树为多年生叶用常绿作物,其对矿质营养的需求表现为多元性、喜铵性、聚铝性、低氯性和嫌钙性,吸收利用规律表现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季节性。为提高茶树种植的产量,茶农一般都会给茶树施肥,但现有的有机肥大多采用化工合成,其营养物质不足,对土壤破坏也较大,并且其制作成本也普遍较高,形成茶树鲜叶品质也不理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环保又实用,能够为茶树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资,还可以改善土壤,同时提高茶叶产量、提高茶叶中硒以及其他微量元素含量的茶树栽培专用有机肥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茶树专用有机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物质制作而成,干羊粪200-400份、干鸡粪100-200份、木屑10-50份、鸡蛋壳10-30份、茶籽饼30-50份、豆渣40-60份、复合氨基酸5-10份、聚赖氨酸1-3份、亚硒酸钠1-5份、微生物菌1-5份、卡拉胶10-20份。
一种茶树专用有机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物质制作而成,干羊粪300份、干鸡粪140份、木屑25份、鸡蛋壳20份、茶籽饼40份、豆渣35份、复合氨基酸7份、聚赖氨酸2份、亚硒酸钠3份、微生物菌3份、卡拉胶15份。
一种茶树专用有机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物质制作而成,干羊粪350份、干鸡粪170份、木屑40份、鸡蛋壳25份、茶籽饼45份、豆渣50份、复合氨基酸8份、聚赖氨酸3份、亚硒酸钠4份、微生物菌4份、卡拉胶18份。
所述复合氨基酸包括茶氨酸、胱氨酸、亮氨酸和谷氨酸混合而成。
所述茶氨酸、胱氨酸、亮氨酸和谷氨酸的质量比为3:2:1:1。
所述微生物菌为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杆菌和放线菌混合而成,所述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杆菌和放线菌的质量比为2:1:1。
一种茶树专用有机肥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作步骤:
步骤一,按比例称取茶籽饼粉碎过筛后,在80-120℃下加热30-90min,加热过后放置室温冷却;
步骤二,分别将鸡蛋壳与豆渣投放进粉碎机中,使其粉碎成细小颗粒,得到粉碎的第一混合物;
步骤三,将步骤一处理过后的茶籽饼放入搅拌机,以及第一混合物投入到搅拌机内,同时加入木屑、复合氨基酸与微生物菌,搅拌混合,并在温度为30-45℃下自然发酵5-24h,得到第二混合物;
步骤四将干羊粪、干鸡粪粉碎过筛后混合,之后再将亚硒酸钠、聚赖氨酸、卡拉胶以及步骤三中的第二混合物加入,并对其加热至50-70℃,在加热过程中对其进行搅拌混合,得到第三混合物;
步骤五:将得到的第三混合物挤压成直径为1-2cm的球状颗粒,并在室温冷却成型。
所述步骤一中,加热温度为102℃,加热时间为50min;所述步骤三中,自然发酵温度为33℃,发酵时间为18h。
所述步骤四中,对其混合物加热温度至60℃,并维持该温度10min,在其加热过程以及温度维持过程中,对其混合物进行不停的搅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湘丰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农业大学,未经湘丰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477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