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肘形尾水管全参数化三维建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46375.8 | 申请日: | 2020-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633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发明(设计)人: | 王进丰;冯敏;杨牧;陈敏;王宁;闫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30/10;G06F113/1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陈家安 |
地址: | 43001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肘形尾 水管 参数 三维 建模 方法 | ||
1.一种肘形尾水管全参数化三维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建立尾水管输入轴系,轴系为右手系,轴系原点为肘形尾水管锥管段底面的中心点,轴系Y轴为机组中心线的负高程向,X轴为顺水流向;
2)建立截面单线图组件,输入元素为尾水管输入轴系,输入参数为单线图数据表及此单线图编号,输出截面单线轮廓、8个耦合点和1个中心点,8个耦合点用于相邻单线图的节点耦合,单线图组件建立过程如下:
2a)建立单线图平面局部坐标系,轴系为右手系,以单线图定位点a(xa,ya,0)和定位点i(xi,yi,0)的连线方向为平面局部轴线的V轴向,其连线的中点为原点,平面局部轴线的U轴向与尾水管输入轴系的Z轴平行;
2b)根据单线图尺寸参数,在平面局部坐标系中建立单线图轮廓;
2c)平面局部坐标系UV轴向建立单线图轮廓上的8个耦合点;
2d)将上述步骤封装,建立单线图组件;
3)用所有单线图的中心点拟合生成中心轴线;
4)以尾水管中心轴线为脊线,两相邻单线图按耦合点编号对应耦合放样,建立分段实体组件,输入元素为两相邻单线图和尾水管中心轴线,输出分段实体;
5)将所有分段实体经布尔结合运算生成尾水管整体实体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肘形尾水管全参数化三维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单线图组件建立8个耦合点,使相邻单线图轮廓之间按耦合点编号对应耦合,耦合点1是轮廓上先V向最大、后U向最小的点,耦合点2是轮廓上先V向最大、后U向最大的点,耦合点3是轮廓上先U向最大、后V向最大的点,耦合点4是轮廓上先U向最大、后V向最小的点,耦合点5是轮廓上先V向最小、后U向最大的点,耦合点6是轮廓上先V向最小、后U向最小的点,耦合点7是轮廓上先U向最小、后V向最小的点,耦合点8是轮廓上先U向最小、后V向最大的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肘形尾水管全参数化三维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单线图几何图形最多8个节点,不足8个节点的单线图,存在同一节点有2个耦合点情况,即耦合点重合,但不会出现3个及以上耦合点重合情况。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肘形尾水管全参数化三维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相邻单线图的节点耦合细分为8类耦合关系,实现相邻单线图上节点自动对应耦合:
第1类:相邻2单线图轮廓耦合点无重合或重合耦合点的编号完全不对应,即8条对应耦合点耦合关系线没有重合的情况,按8条耦合关系线建立尾水管分段实体;
第2类:仅1对编号一致的重合耦合点,即8条耦合关系线中有1对重合,当第1条与第2条重合时,按其7条耦合关系线建立尾水管分段实体;
第3类:8条耦合关系线中有1对重合,当第5条与第6条重合时,按其7条耦合关系线建立尾水管分段实体;
第4类:仅2对编号一致重合耦合点,即8条耦合关系线中有2个重合,当第1条与第2条、第5条与第6条重合时,按其6条耦合关系线建立尾水管分段实体;
第5类:8条耦合关系线中有2个重合,当第3条与第4条、第7条与第8条重合时,按其6条耦合关系线建立尾水管分段实体;
第6类:仅3对编号一致重合耦合点,即8条耦合关系线中有3个重合,当第1条与第2条、第3条与第4条、第7条与第8条重合时,按其5条耦合线关系建立尾水管分段实体;
第7类:8条耦合关系线中有3对重合,当第3条与第4条、第5条与第6条、第7条与第8条重合时,按其5条耦合关系线建立尾水管分段实体;
第8类:有4对编号一致重合耦合点,即8条耦合关系线中有4个重合,两单线图轮廓均为圆或均为矩形,对这种轮廓相似、几何节点完全对应两单线图,采用单线图轮廓几何节点对应耦合,建立尾水管分段实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4637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