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接触式汽车钥匙实现方法及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45485.2 | 申请日: | 2020-07-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766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 发明(设计)人: | 李勋宏;彭成;施成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果通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25/24 | 分类号: | B60R25/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孙志一 |
| 地址: | 20002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 汽车 钥匙 实现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式汽车钥匙实现方法和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基于NFC读取第三方应用的ID,并生成挑战值;向NFC设备终端发送所述挑战值,通过所述NFC设备终端对所述挑战值进行对称密钥计算,接收所述NFC设备终端返回的相应认证值进行认证,同时根据车联网服务平台下发的所述第三方应用的ID列表进行白名单认证,均认证通过后按照预设的PEPS流程实现进入和启动汽车动作。采用本申请所述的非接触式汽车钥匙实现方法,能够利用已有的NFC第三方应用快速实现数字钥匙的分发和使用,有利于实现NFC汽车数字钥匙的全终端覆盖,简化数字钥匙的创建流程,提高了NFC数字钥匙远程开卡的成功率以及车主使用NFC数字钥匙的业务成功率,改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智能物联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接触式汽车钥匙实现方法及装置,另外还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汽车控能化、便利化制智程度需求越来越高。为了提升用户的便利性,汽车制造商逐步引入了无钥匙进入/启动(Passive EntryPassive Start,PEPS)技术,采用专有无线射频通信和定位技术,实现了无钥匙解锁车辆、无钥匙上锁车辆、无钥匙开启后备箱、无钥匙启动车辆。尽管在智能化和舒适化有所提升,但用户仍然需要携带带有射频功能的汽车钥匙,在便利性和钥匙共享方面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
随着数字汽车钥匙技术的发展,目前很多汽车制造商开始逐步引入基于NFC技术的数字钥匙。在基于NFC技术的数字钥匙方案,用户可以使用NFC卡片或者在手机终端中申请下载一张数字钥匙。通过手机终端下载数字钥匙,可以实现用手机进入汽车和启动汽车。由于手机制造商拥有终端安全元件(Secure Element)的主控权,汽车制造商需要与众多手机制造商进行合作和对接,成本较高,且实现过程复杂。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智能化、便利化的非接触式汽车钥匙实现方法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的重点。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接触式汽车钥匙实现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数字钥匙的终端覆盖率较低,创建流程复杂,导致用户使用体验较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接触式汽车钥匙实现方法,包括:基于NFC读取第三方应用的ID,并生成挑战值;向NFC设备终端发送所述挑战值,通过所述NFC设备终端对所述挑战值进行对称密钥计算,接收所述NFC设备终端返回的相应认证值进行认证,同时根据车联网服务平台下发的所述第三方应用的ID列表进行白名单认证,均认证通过后按照预设的PEPS流程实现进入和启动汽车动作。
进一步的,所述向NFC设备终端发送所述挑战值,通过所述NFC设备终端对所述挑战值进行对称密钥计算,接收所述NFC设备终端返回的相应认证值进行认证,同时根据车联网服务平台下发的所述第三方应用的ID列表进行白名单认证,均认证通过后按照预设的PEPS流程实现进入和启动汽车动作,具体包括:当感应到所述NFC设备终端接近时,建立近场连接;由预设的汽车数字钥匙系统生成随机数作为挑战值;发送所述挑战值到所述NFC设备终端;接收所述NFC设备终端的设备ID信息;接收所述NFC设备终端的加密验证信息;验证所述NFC设备终端的设备ID信息是否在白名单中;验证所述NFC设备终端的加密验证信息与数字钥匙控制器计算的加密验证信息是否一致;若均验证通过,则向所述NFC设备终端返回验证结果,并通过LIN或者CAN总线通知车身控制器执行相应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果通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果通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454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