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转筒关风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45075.8 | 申请日: | 2020-07-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71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 发明(设计)人: | 程良峰;王幼清;程骏;余进良;洪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石市粮丰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G53/46 | 分类号: | B65G53/46 |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陈建军 |
| 地址: | 435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筒关风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筒关风器,包括壳体和转筒;壳体内设有水平设置圆柱形空腔,壳体顶部开有进料口,壳体底部开有出料口;转筒设于所述圆柱形空腔内,并且与圆柱形空腔相匹配;转筒具有中空内腔,转筒的柱面上开有与进料口和/或出料口对应的槽口,槽口连通中空内腔;转筒可在圆柱形空腔内绕圆柱形空腔的轴线旋转,实现转筒的槽口交替连通进料口和出料口。进料时,转动转筒使槽口连通进料口,同时转筒的柱面密封出料口,使得卸料器或除尘器中的物料可以顺利进入转筒的中空内腔内;出料时,旋转转筒使得槽口连通出料口,同时转筒的柱面密封进料口,转筒中空内腔中的物料可以顺利的从出料口排出,结构简单且气密性好,不易产生漏风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关风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筒关风器。
背景技术
关风器是气力输送与通风除尘网络中的重要设备,其主要功能是将卸料器或除尘器中的物料连续不断地及时排出,同时阻止外空气进入卸料器或除尘器中,广泛适用于碾米、制粉、水泥、机械和化工等行业设备的气力运输与管网压力状态的卸料,因此关风器的气密性是关风器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
关风器的结构通常由壳体、叶轮、叶轮轴及两侧端盖组成,上端有进料口,在叶轮连续回转过程中,将物料从底部的出料口排出,现有的关风器叶轮结构简单,其叶片均为直板外端加密封垫,叶轮旋转,密封垫与壳体产生摩擦,密封垫被磨损,叶片与壳体之间的间隙增大,使得关风器内容易产生漏风现象,导致外部空气进入除尘器或卸料器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转筒关风器,解决现有技术中关风器容易漏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转筒关风器,包括壳体和转筒;
所述壳体内设有水平设置圆柱形空腔,所述壳体顶部开有进料口,所述壳体底部开有出料口;
所述转筒设于所述圆柱形空腔内,并且与所述圆柱形空腔相匹配;所述转筒具有中空内腔,所述转筒的柱面上开有与所述进料口和/或所述出料口对应的槽口,所述槽口连通所述中空内腔;所述转筒可在所述圆柱形空腔内绕所述圆柱形空腔的轴线旋转,实现所述转筒的槽口交替连通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筒关风器,进料时,转动转筒使槽口连通进料口,同时转筒的柱面对出料口进行密封,使得卸料器或除尘器中的物料可以顺利进入转筒的中空内腔内;出料时,旋转转筒使得槽口连通出料口,同时转筒的柱面直接对进料口进行密封,转筒中空内腔中的物料可以顺利的从出料口排出,通过转筒的旋转交替密封进料口和出料口完成进出料,结构简单且气密性好,不易产生漏风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转筒关风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转筒关风器的全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转筒关风器的爆炸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的随之改变。
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石市粮丰机械有限公司,未经黄石市粮丰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450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检测呼出气体的装置及用于检测呼出气体的方法
- 下一篇:激光雷达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