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式高密度电法接地装置及使用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744747.3 | 申请日: | 2020-07-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836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4 |
| 发明(设计)人: | 蒋甫玉;乔培轩;赵勋;李凌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V3/04 | 分类号: | G01V3/04;G01R27/02;G01N27/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周科技 |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式 高密度 接地装置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式高密度电法接地装置及使用方法,该装置属于地球物理探测设备领域,适用于在平直路面上的高密度电法探测工作,本发明将传统高密度电法所使用的钢钎和软质导线替换为可导电滚轮及刚性的导电体,使设备具有快速移动,整体搬运的能力,扩展设备使用范围,使其具有在钢钎无法打入的硬质路面上测量的能力;本发明具有操作简便,组装简单,携带方便的特点,不仅能够在普通的土质区域使用,也可以在混凝土路面等接地电阻较大,电极难以打入的区域中使用,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本发明提高高密度电法的测量速度,降低测量人员工作量,扩展高密度电法适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密度电法的探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式高密度电法接地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高密度电阻率法(multi-electrode resistivity method)是一种阵列勘探方法,它以岩、土导电性的差异为基础,研究人工施加稳定电流场的作用下地中传导电流分布规律。野外测量时只需将全部电极(几十至上百根)置于观测剖面的各测点上,然后利用程控电极转换装置和微机工程电测仪便可实现数据的快速和自动采集。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高密度电法探测设备主要由线缆,电极,主机构成,在混凝土等接地电阻高,电极无法打入的区域内使用时还需要配合泥土,导电膏等增强接地性能的装置使用,这些因素使得现有设备及方法在高密度电法的探测中十分不便,极大的降低了测量精度和数据的有效率,并且导电膏等物质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目前在工作中使用的探测方法是每条测线都需要组装一次仪器,在大深度的探测中,一条测线可能需要使用数百个电极,布设数百米的线缆,这极大地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当测定完成后需要将设备完全拆除,再移至下一条测线,该测量方法十分不便。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移动式高密度电法接地装置及使用方法,提高高密度电法工作效率,增加高密度电法适用范围,解决高密度电法使用起来工作量过大的问题,解决高密度电法无法在硬质路面上使用的问题。
技术方案: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移动式高密度电法接地装置,包括主机及若干个测量单元、若干个连接构件;每个测量单元含有一根导线管、两根加固管以及测量装置,所述导线管与两根加固管之间固定连接,形成三角稳定结构,所述测量装置固定在加固管上;所述测量装置包括轴杆,轴承,导电滑环,所述轴杆通过轴承与加固管连接;所述导电滑环串联在轴杆上,并连接若干铜片,每个铜片的端部连接若干铜丝,铜丝用海绵包裹,土工布包覆于海绵表面;每个测量单元的导线管之间通过连接构件顺序连接,加固管之间也通过连接构件顺序连接;导线管的一端连接主机,主机连接电源;所述主机为高密度电法测量仪。在实际测量中,将测量单元按顺序连接,形成一条测线,此条测线具有轻量,强度大的特点,满足操作人员手持加固管直接搬运的要求,也满足操作人员拖动测线移动的要求。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构件是一种高强度接头,包括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分别安装在每个测量单元的加固管及导线管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头包括线缆、线缆接口、第一连接器、限位块,其中第一连接器和限位块串接在线缆上,所述线缆接口安装于线缆端部,所述限位块固定于与线缆接口同一端的线缆上,所述第一连接器内侧设有螺纹;所述第二连接头包括线缆、线缆接口、第二连接器,其中第二连接器串接在线缆上,所述线缆接口安装于线缆端部,所述第二连接器外侧设有螺纹;所述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的线缆接口相连接,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通过限位块迫紧式螺纹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根据所述接地装置实现的一种全新的移动式高密度电法的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根据探测深度确定测量单元的数量,组装所述接地装置,将其安置于测线起始端,连接主机、电源、测量单元,其中测量单元的长度是探测深度的n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447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牙种植体疲劳测试加载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策略结合的疏散网络规划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