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动车后备箱安全检查装置及安全检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44232.3 | 申请日: | 2020-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940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曲海波;赵杰;黄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华力兴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5/00 | 分类号: | G01V5/00;G01N23/04;G06M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刘翔 |
地址: |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动车 后备 安全检查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动车后备箱安全检查装置及安全检查方法。包括:内置有检测设备的检测框架,所述检测框架包括用于机动车通过的输送通道,在所述输送通道的四周竖立有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上沿机动车的行驶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光幕机以及第二光幕机;在所述第一光幕机与所述第二光幕机之间设置有用于统计机动车的车轮数量的光电计数计,所述检测设备沿机动车行驶方向设置于所述光电计数计后方。本发明的安全检查装置结构简单,检测时间短,通行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安全检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机动车后备箱安全检查装置及安全检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对车辆的安全检查方面,尤其是针对车辆的非乘员区(如外部看不见后备箱)是否藏有违禁品,利用X射线成像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技术手段,这种检查通常应用于公安、司法、监狱、海关、边检、缉私缉毒、机场、重要政府机关、重要安保机构、军事基地、领事馆、重要人物住所通道、重要会议场馆等处所。
当前的X射线小型车辆安全检查系统都是针对小型车辆的全车检测,其方式就是车辆停车随车人员下车,然后由X射线装置移动对小车从前至后进行检测成像;此种检测方式由于是人工控制操作X射线检查装置,通过人眼来主观判别车内是否含有违禁品,此方式自然会存在人为因素,其工作效率不仅低下且存在漏报,对于车流量较大收费站或路口很容易排长队等待检测,大大降低通行效率。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动车后备箱安全检查装置,本发明的安全检查装置结构简单,检测时间短,通行效率高。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检查方法,本发明的安全检查方法智能高效,能够有效缩短检查时间,提高检查效率。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动车后备箱安全检查装置,包括:内置有检测设备的检测框架,所述检测框架包括用于机动车通过的输送通道,在所述输送通道的四周竖立有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上沿机动车的行驶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光幕机以及第二光幕机;在所述第一光幕机与所述第二光幕机之间设置有用于统计机动车的车轮数量的光电计数计,所述检测设备沿机动车行驶方向设置于所述光电计数计后方。
现有技术中,对机动车的安全检查都是针对全车进行扫描,其方式就是车辆停车随车人员下车,然后由X射线装置移动对小车从前至后进行检测成像;此种检测方式由于是人工控制操作X射线检查装置,通过人眼来主观判别车内是否含有违禁品,此方式自然会存在人为因素,其工作效率不仅低下且存在漏报,对于车流量较大收费站或路口很容易排长队等待检测,大大降低通行效率。而本发明的安全检查装置随车人员可以不用下车即可实现安全检查,有效缩短了检查时间,提高了通行效率。
另外,本发明将光电计数计设置在第一光幕机和第二光幕机之间,这样能够通过第一光幕机和第二光幕机对光电计数计的开启和关闭进行控制;且第一光幕机和第二光幕机能够对机动车位置进行定位,为机动车的安全检测提供依据;第一光幕机与第二光幕机的距离不能太近,距离过近会造成识别不准确,容易错把其他物体当做机动车进行扫描检测,安全性不高;而距离太远则不能保证两个光幕机同时被车辆触发,会造成安全检查无法进行。同样的,仅使用第一光幕机和第二光幕机这两个光幕机也是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因为一个光幕机也会识别不准确,容易错把其他物体当做机动车进行扫描检测,降低安全性;而2个以上光幕机虽然也能起到效果,但是基本两个光幕机可以覆盖整个车身,因此不需要设置更多的光幕机。通过将检测设备设置在沿机动车行驶方向后方,当光电计数计为2时,此时光电计数计正对机动车的后轮,检测装置打开,对机动车后备箱进行安全检测。一般机动车的后备箱位置正好位于机动车后轮之后,而对于备箱位置位于前方或者位于后轮上方的情况,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华力兴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华力兴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442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