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致变色窗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43364.4 | 申请日: | 2020-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99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6 |
发明(设计)人: | 易伟华;张迅;刘明礼;成育凯;邱晓宇;周文志;孙如;侯大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沃格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53 | 分类号: | G02F1/153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刘宁 |
地址: | 338004 江西省新余***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色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致变色窗,包括至少一组电致变色模组,电致变色模组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第一基板、电致变色层以及第二基板,其中:电致变色层包括交替设置的多个透光单元和多个变色单元,透光单元和变色单元均相对于第一基板倾斜,且透光单元和变色单元相接触的表面包括第一表面,第一表面与第一基板成锐角设置;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相对设置,形成作用于变色单元的电压;当变色单元处于透明态时,电致变色层为透明状态,入射光线直接穿过电致变色层,传播方向并没有变化;当变色单元处于着色态时,入射光线只能通过透光单元进入电致变色层,并且入射光线在第一表面上发生漫反射,使得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进而实现防窥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致变色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致变色窗。
背景技术
在电致变色器件技术领域,电致变色材料具有双稳态的性能,通过将材料在置于不同电子状态,在电化学作用下发生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引起材料的光学性能发生变化的现象,外在表现为材料的颜色随电压改变而循环发生变化,以在透明态和着色态之间来回变化,使得光透过率也随之而改变,因此,电致变色材料作为目前最具有应用前景的智能材料之一,以其优异的电学、光学和电致变色性能,具有潜在巨大的应用前景和商业价值。
目前,电致变色材料目前最常见的应用是电致变色窗,电致变色窗通过调节电致变色材料的光透过率来实现控制光的入射量,能够较为方便地控制建筑物内部的入射光量,以实现光线调节和节能的目的,通过改变电压实现变色材料的光透过率的变化,例如,加于窗户的电致变色窗的小电压将使所述窗户变暗,使电压反向会使所述窗户变亮。但是,光透过率的调节只是在着色态光线被阻挡,实现入射光的减少,而此时室外和室内仍可通过互相观察,容易造成个人隐私的泄露,这对于一些需要隐私的空间就显得较为不便。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防窥效果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电致变色窗。
一种电致变色窗,包括至少一组电致变色模组,所述电致变色模组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第一基板、电致变色层以及第二基板,其中:
所述电致变色层包括交替设置的多个透光单元和多个变色单元,所述透光单元和所述变色单元均相对于所述第一基板倾斜,且所述透光单元和所述变色单元相接触的表面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基板成锐角设置;
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相对设置,形成作用于所述变色单元的电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透光单元平行设置,多个所述变色单元平行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为透光单元和所述变色单元相接触的整个表面,且所述第一表面为平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相对所述第一基板所成锐角为15°-7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相对的表面分别具有间隔设置的导电块,所述变色单元设置在相对的所述导电块之间,且所述变色单元与所述导电块相接触的一端覆盖所述导电块,所述变色单元的材质为电致变色材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相对的表面分别具有一层透明导电膜,所述透光单元相邻于所述透明导电膜的表面上设置有透明绝缘膜,所述变色单元的材质为电致变色材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光单元的材质为电致变色材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绝缘膜的材质为透明光学胶或聚酰亚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致变色模组的数目为至少两个,多个所述电致变色模组层叠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电致变色模组之间仅具有所述第二基板,且相邻两个电致变色模组中的所述透光单元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端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电致变色模组中所述第一表面相对所述第一基板所成锐角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沃格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西沃格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433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