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致密低渗油气藏水平井改善井壁稳定的钻井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42170.2 | 申请日: | 2020-07-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39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 发明(设计)人: | 汤明;马日春;何世明;何浪;姚耕华;李华军;黄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 主分类号: | E21B7/04 | 分类号: | E21B7/04;E21B33/13;E21B21/00;C09K8/24;C09K8/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房立普 |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致密 油气藏 水平 改善 井壁 稳定 钻井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致密低渗油气藏水平井改善井壁稳定的钻井工艺,该工艺包括依次实施的直井段钻井、斜井段钻井、水平段钻井;在直井段钻井中采用钾铵基聚合物钻井液体系进行钻井,并且采用水泥浆进行堵漏;在斜井段钻井中采用加入有沥青粉、页岩抑制剂、超细碳酸钙的钻井液;在水平段钻井中采用加入有抑制剂、天然无荧光润滑剂、流变调节剂的钻井液。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降低坍塌压力、延长坍塌周期;岩样滚动回收率>90%,48h膨胀率<8%,高温高压失水<10mL;时效降低30%,平均钻井和完井周期缩短20%。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藏钻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致密低渗油气藏水平井改善井壁稳定的钻井工艺。
背景技术
油气开采中的钻井主要包括钻进工程和完井工程。钻进工程就是从开钻到钻至勘探开发目的层,钻完全井进尺的钻凿过程。开钻,是指下入导管或各层套管后第一只钻头的开始钻进。钻进可分为第一次开钻、第二次开钻、第三次开钻等。一口井从井深为零开始钻进,称第一次开钻,简称一开;表层套管固井以后再开钻,称第二次开钻,简称二开;技术套管固井完后再开钻,称第三次开钻,简称三开;如技术套管有两层、三层,则还会有四开、五开。钻进工程主要内容是:钻进起下钻、钻井取心,以及在钻井中与固井、录井、测井、与井壁取心、中途测试的配合工作。钻井液、管具、特殊钻井的技术服务贯穿于钻进的全过程,但是现在钻井过程中存在以下的缺点:1、上部漏失井段与下部垮塌井段在同一裸眼段,且无安全密度窗口;2、上部井段漏失严重,常规堵漏效果差,水泥浆堵漏成功率高;3、采用大罐+钻井液不落地,水泥浆堵漏后泥浆池Ca2+,Mg2+和Al3+含量高;4、高价阳离子含量高导致钻井液失水量高,最终导致下部泥页岩层段易垮塌。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致密低渗油气藏水平井改善井壁稳定的钻井工艺。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致密低渗油气藏水平井改善井壁稳定的钻井工艺,该工艺包括依次实施的直井段钻井、斜井段钻井、水平段钻井;在直井段钻井中采用钾铵基聚合物钻井液体系进行钻井,并且采用水泥浆进行堵漏;在斜井段钻井中采用加入有沥青粉、页岩抑制剂、超细碳酸钙的钻井液;在水平段钻井中采用加入有抑制剂、天然无荧光润滑剂、流变调节剂的钻井液。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钾铵基聚合物钻井液体系包括聚胺抑制剂、纳米封堵剂、湿润反转剂、降失水剂、润滑剂、包被剂、小钾复配稀胶液、钠膨润土浆。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其斜井段钻井中加入3%的沥青粉、2%的页岩抑制剂、3%的超细碳酸钙。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在水泥浆封堵漏后,对泥浆池采用物理方法清除高价阳离子。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物理方法为堵漏后扫塞采用小罐回收存储,邻井漏层回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在斜井段钻井和水平段钻井中的钻井液为钙处理钻井液。
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降低坍塌压力、延长坍塌周期;
2、岩样滚动回收率>90%,48h膨胀率<8%,高温高压失水<10mL;
3、时效降低30%,平均钻井和完井周期缩短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更进一步的说明。
现在确认目标井的目的层为盒1,设计井深4171.44m,设计垂深3086m。一开采用311.2毫米钻头,钻至508米,二开采用222.3毫米钻头钻至3562m,三开水平段设计600米。
其具体的工艺步骤分为:一开直井段钻井、二开直井段钻井、二开斜井段钻井、三开水平段钻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421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