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变径手持电钻的变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41932.7 | 申请日: | 2019-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081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 发明(设计)人: | 宋维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达英科(南京)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B45/02 | 分类号: | B23B45/02;B23B51/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变 手持 电钻 方法 | ||
1.一种可变径手持电钻的变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个手持电钻本体(a),所述手持电钻本体的动力输出端安装有一个可变径的钻头;所述钻头包括弹性排屑筒(1)、中心杆(2)、变径调节螺杆(3)、第一变径锥度轴(4)、第二变径锥度轴(5)、第一钻头(6)以及若干间隔滑动连接在第二变径锥度轴(5)上的第二钻头(7),所述弹性排屑筒(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柔性橡胶环(11),所述中心杆(2)贯穿弹性排屑筒(1)设置,所述变径调节螺杆(3)设于中心杆(2)内,所述第一变径锥度轴(4)螺纹连接在变径调节螺杆(3)的上端,所述第二变径锥度轴(5)螺纹连接在变径调节螺杆(3)的下端,所述第二钻头(7)位于弹性排屑筒(1)的下端部,所述第二钻头(7)的另一端活动穿过中心杆(2)后与柔性橡胶环(11)抵靠,所述第一钻头(6)活动卡接在中心杆(2)的下端并位于第二钻头(7)的下方,所述第一钻头(6)上间隔可拆卸安装有三个第一刀片(61),所述第二钻头(7)上可拆卸安装有第二刀片(71),所述第一变径锥度轴(4)上间隔滑动连接有扩张臂(8),所述扩张臂(8)的另一端轴接有第一滚轮(9),所述第一滚轮(9)抵靠在柔性橡胶环(11)上;
根据需要钻孔的孔径大小,旋拧变径调节螺杆3,变径调节螺杆3转动,使第一变径锥度轴4、第二变径锥度轴5同时相对于变径调节螺杆3在垂直方向向下移动,第一变径锥度轴4带动扩张臂8滑动,扩张臂8带动第一滚轮9向外伸出,并抵靠柔性橡胶环11使弹性排屑筒1上端的扩张,同时第二变径锥度轴5带动第二钻头7向外扩张,并抵靠柔性橡胶环11,从而改变第二钻头7的活动半径,直至第二钻头7的活动半径达到需要钻孔的孔径,此时弹性排屑筒1下端扩张,实现弹性排屑筒1与第二钻头7同步变径的目的,以及保证弹性排屑筒1上下端变径保持同步,然后将中心杆2的上端与外界动力机构传动连接,在外界动力机构的带动下,中心杆2旋转,中心杆2传递切削力矩给扩张臂8、第二钻头7以及第一钻头6,此时扩张臂8带动第一变径锥度轴4转动,第二钻头7带动第二变径锥度轴5转动,第一变径锥度轴4以及第二变径锥度轴5在螺纹之间的自锁力下带动变径调节螺杆3转动,从而进行钻孔切削工作,第一钻头6带动第一刀片61负责切削钻孔的中心区域,进行定心微量切削,第二钻孔带动第二刀片71负责切削钻孔边缘区域,进行扩孔工作,而在切削钻孔时产生的碎屑通过弹性排屑筒1排出,采用内排屑方式,弹性排屑筒1将孔表面与钻削部分分离,弹性排屑筒1与孔壁保持静止,没有滑动摩擦,使得孔表面光洁度更高;而需要减小第二钻头7的活动半径,只需反向旋拧变径调节螺杆3,即可实现调整第二钻头7的活动半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径手持电钻的变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通道(100),所述冷却通道(100)由上往下依次穿过变径调节螺杆(3)、第二变径锥度轴(5)和第一钻头(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径手持电钻的变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钻头(7)还包括变径滑动臂(72)以及安装在变径滑动臂(72)上的第二滚轮(73),所述第二刀片(71)可拆卸连接在变径滑动臂(72)上,所述第二滚轮(73)与柔性橡胶环(11)抵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径手持电钻的变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排屑筒(1)上间隔设置有波浪形管壁(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径手持电钻的变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调节螺杆(3)的上端与中心杆(2)之间配合连接有轴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达英科(南京)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达英科(南京)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4193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