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三层附极线圈绕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741928.0 | 申请日: | 2020-0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93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 发明(设计)人: | 贺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创恒昊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15/04 | 分类号: | H02K15/0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鼎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11 | 代理人: | 雷正 |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镇隆镇甘陂村旱亚***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三层 线圈 方法 | ||
1.一种智能三层附极线圈绕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设于底板(1)一侧的立板(2)、设于立板(2)上的直线移动机构(3)、一侧滑动连接在直线移动机构(3)上的环形绕线机构(4)、相对设于底板(1)两端的压线模具机构(5)和滑动压线机构(6),所述直线移动机构(3)用于带动环形绕线机构(4)直线往复运动,所述环形绕线机构(4)用于将电机绕线正向绕制在压线模具机构(5)上;
所述压线模具机构(5)包括旋转电机(51)、旋转架(52)、绕线模具(53)、模具侧正向二层压环(54)和模具侧正向三层压环(55),所述旋转电机(51)通过一个第一安装架连接在底板(1)上,所述旋转架(52)与旋转电机(5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绕线模具(53)设有一体成型的连接部和绕线部,所述绕线部的厚度小于连接部的厚度,所述绕线模具(53)的连接部连接在旋转架(52)上,所述模具侧正向二层压环(54)活动套设于绕线模具(53)的连接部上,所述模具侧正向三层压环(55)活动套设于所述模具侧正向二层压环(54),所述绕线模具(53)的连接部嵌设有第一油缸(56)和第二油缸(57),所述第一油缸(56)的活塞杆与模具侧正向二层压环(54)连接,所述第二油缸(57)的活塞杆与模具侧正向三层压环(55)连接,所述绕线部的一端设有正向一层限位部(531),所述正向一层限位部(531)的一侧贴靠连接部;
所述滑动压线机构(6)包括压线驱动气缸(61)、导向架(62)、组合油缸(63)、压线侧正向一层压环(64)、压线侧正向二层压环(65)和压线侧正向三层压环(66),所述压线驱动气缸(61)通过一个第二安装架连接在底板(1)上,所述导向架(62)与压线驱动气缸(6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导向架(62)与第二安装架滑动连接,所述组合油缸(63)设于导向架(62)上,所述压线侧正向一层压环(64)活动套设于导向架(62)上,所述压线侧正向二层压环(65)活动套设于压线侧正向一层压环(64)、所述压线侧正向三层压环(66)活动套设于压线侧正向二层压环(65),所述组合油缸(63)具有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和第三输出端,所述组合油缸(63)的第一输出端与压线侧正向一层压环(64)连接,所述组合油缸(63)的第二输出端与压线侧正向二层压环(65)连接,所述组合油缸(63)的第三输出端与压线侧正向三层压环(66)连接;
还包括拉料机构(7),所述拉料机构(7)用于与压线模具机构(5)配合进行绕制反向绕线圈组;
绕线之前,通过两环之间的环间连接螺栓(47)将绕线环(43)和贮线环(44)固定连接在一起,以将动力传递给贮线环(44),从而可以将电机绕组线从料卷上绕制、存储在贮线环(44)中,贮线完成后,断开绕线环(43)和贮线环(44)之间的连接,然后将贮线环(44)与料卷之间的电机绕组线剪断,并将其中绕制在贮线环(44)上的一端穿过线材导向槽(49)后绕到绕线轮(48)的轮槽中,同时环形绕线机构(4)在直线移动机构(3)的带动下,朝向压线模具机构(5)移动,使压线模具机构(5)的绕线模具(53)穿过固定板(41)的中心通孔,然后将电机绕组线的一端穿过拉料机构(7),在拉料机构(7)的作用下,将反向绕线圈组的电机绕组线长度从贮线环(44)中拉出,然后在绕线驱动电机(42)的作用下,通过齿轮和齿圈带动绕线环(43)转动,同时直线移动机构(3)带动环形绕线机构(4)移动,依次将正向绕线圈组的电机绕组线绕制在绕线模具(53)的绕线部上,同时压线模具机构(5)和滑动压线机构(6)相互配合在绕制过程中对各匝线圈进行挤压成型;而设置线环制动部件(45)可以控制贮线环(44)在绕制过程中的转速,从而控制电机绕组线在绕制的时候张力大小,以满足不同线径及不同截面形状线材的绕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三层附极线圈绕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绕线模具(53)的绕线部远离连接部的一侧设有锥形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三层附极线圈绕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架上设有滑动组件(67)以及并排设有两个第一侧板(68),所述滑动组件(67)位于两个第一侧板(68)之间,所述压线驱动气缸(61)的输出端连接有滑动块(69),所述导向架(62)固定在滑动块(69)上,所述滑动块(69)的底面与滑动组件(67)连接,两个所述第一侧板(68)在远离压线驱动气缸(61)的一端分别设有用于限制滑动块(69)滑动最大行程的限位凸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创恒昊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创恒昊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4192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