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辊的自润滑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41901.1 | 申请日: | 201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2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荧河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3/02 | 分类号: | F16C13/02;F16C33/58;F16C33/66;F16C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润滑 方法 | ||
1.一种辊的自润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管状的辊本体,辊本体两端设有轴承;所述轴承(b)包括内圈(1)、外圈(2)、支承体(3)、两个对称设于外圈(2)两侧的挤压轨道(4)以及分别对称设于支承体(3)两侧的两个泵油机构(5);
所述支承体(3)设于所述内圈(1)与所述外圈(2)之间,所述支承体(3)包括保持架(31)、保持盖环(32)和若干滚动体(33),若干所述滚动体(33)分别等间隔嵌设在所述保持架(31)内,所述保持盖环(32)固定在所述保持架(31)的一侧,使若干所述滚动体(33)活动限制在所述保持架(31)内,若干所述滚动体(33)的外环壁分别抵接于所述内圈(1)和所述外圈(2)之间,所述滚动体(33)设有中心通孔(331)以及多个与中心通孔(331)连通的分散孔(332),所述保持架(31)和所述保持盖环(32)上对应每个所述滚动体(33)分别设有与中心通孔(331)连通的第一过孔,所述保持架(31)分别与所述内圈(1)和所述外圈(2)密封配合,所述保持盖环(32)分别与所述内圈(1)和所述外圈(2)密封配合;
两个所述挤压轨道(4)的一侧分别对应固定在外圈(2)的两侧,两个所述挤压轨道(4)的另一侧均为倾斜面结构,两个所述挤压轨道(4)还分别对应包覆两个所述泵油机构(5);
所述泵油机构(5)包括泵油环(51)、油泵封盖(52)、若干个第一单向弹性活塞(53)和若干个第二单向弹性活塞(54),所述泵油环(51)上设有圆环凹槽(511)以及对应每个所述第一单向弹性活塞(53)和每个所述第二单向弹性活塞(54)等间隔设有若干个圆柱凹槽(512),所述油泵封盖(52)盖合在所述泵油环(51)上,并分别与所述圆环凹槽(511)和若干个所述圆柱凹槽(512)形成有储油腔室(M)和若干个活塞腔室(N),若干所述第一单向弹性活塞(53)和若干所述第二单向弹性活塞(54)分别对应设于每个所述活塞腔室(N)内,且所述第一单向弹性活塞(53)与所述第二单向弹性活塞(54)相互间隔分布,所述第一单向弹性活塞(53)或第二单向弹性活塞(54)将活塞腔室(N)分隔为上腔和下腔,所述第一单向弹性活塞(53)的阀芯位于所述下腔内,所述第二单向弹性活塞(54)的阀芯位于所述上腔内,所述泵油环(51)上对应每个所述活塞腔室(N)设有第二过孔(513),所述第二过孔(513)连通所述上腔和所述储油腔室(M),所述第一单向弹性活塞(53)或第二单向弹性活塞(54)的一端穿过所述油泵封盖(52)后与所述挤压轨道(4)的另一侧抵接,所述泵油环(51)对应每个所述活塞腔室(N)设有油孔(514),所述油孔(514)与下腔连通,所述油孔(514)伸入所述第一过孔内;
当第一单向弹性活塞53经过挤压轨道4的高端部位时,活塞腔室N内的上腔的压强大于下腔的压强,两侧的储油腔室M内的润滑油会从储油腔室M经过第二过孔513进入上腔,然后从上腔经过第一单向弹性活塞53进入下腔,然后从下腔经过油孔514、第一过孔流入中心通孔331内,然后从中心通孔331流入各个分散孔332,从而对滚动体33进行冷却、降温,同时从而分散孔332流出的润滑油会与内圈1和外圈2接触,从而对内圈1和外圈2进行冷却、润滑,接着相邻的第二单向弹性活塞54经过挤压轨道4的高端部位,第二单向弹性活塞54处于关闭状态,润滑油不会通过第二单向弹性活塞54,然后随着内圈1的转动,第一单向弹性活塞53移动至挤压轨道4的低端部位接触,此时第一单向弹性活塞53处于关闭状态,即第一单向弹性活塞53从挤压轨道4的高端部位移动至低端部位,第一单向弹性活塞53逐渐从打开状态变成关闭状态,接着相邻的第二单向弹性活塞54移动至与挤压轨道4的低端部位接触,此时第二单向弹性活塞54逐渐从关闭状态变成打开状态,活塞腔室N的下腔的压强大,使流入内圈1和外圈2之间以及前一个滚动体33内的润滑油在气压作用下,经过第二单向弹性活塞54被吸回储油腔室M内,如此循环,6个第一单向弹性活塞53分别依次在与挤压轨道4的高端部位接触时向各自对应的滚动体33内以及内圈1与外圈2之间泵送润滑油,而6个第二单向弹性活塞54则分别依次在与挤压轨道4的低端部位接触时,将经过前一个第一单向弹性活塞53泵送的润滑油吸收回储油腔室M内,从而可以保持两侧的储油腔室M内润滑油的平衡;
综上所述,第一单向弹性活塞53在挤压轨道4的高端部位时,储油腔室M从滚动体33的两端泵油,而第二单向弹性活塞54在挤压轨道4的低端部位时,储油腔室M从滚动体33的两端吸油,从而循环对滚动体33、内圈1和外圈2进行冷却和润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荧河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荧河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4190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