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E发丝生产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741445.0 | 申请日: | 2020-07-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52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 发明(设计)人: | 林中明;林雨潇;丁建新;徐小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兴市鸿韵塑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1F8/06 | 分类号: | D01F8/06;D01F1/04;D01F1/06 |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陈丽萍 |
| 地址: | 2142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e 发丝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PE发丝工艺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一种PE发丝生产工艺,通过将两份PE树脂分别与两种色母料搅拌均匀,成为第一颜色PE树脂原料和第二颜色PE树脂原料,将第一颜色PE树脂原料和第二颜色PE树脂原料分别采用两个挤出机进行挤出,将第一挤出机和第二挤出机挤出的单色料条加入至双色丝模头中,经双色丝模头进行融熔塑化挤出双色料条,通过液压缸工作,可向内侧推动连接板,此时推杆推动两个挤压板对单色料条进行挤压,通过加热电阻丝工作,使得限位板和挤压板均发热对单色料条起到融熔作用,单色料条在融熔状态下被挤压,成为双色料条,经挤出管挤出,此结构也可用于多色料条挤出。本发明生产工艺简单,实现双色及多色PE发丝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PE发丝工艺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一种PE发丝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聚乙烯,简称PE,聚乙烯用途十分广泛,主要用来制造薄膜、包装材料、容器、管道、单丝、电线电缆、日用品等,并可作为电视、雷达等的高频绝缘材料。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聚乙烯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产量约占塑料总产量的1/4。聚乙烯的生产工艺主要有高压管式法和釜式法两种,为降低反应温度和压力,管式法工艺普遍采用低温高活性引剂引发聚合体系,以高纯度乙烯为主要原料,以丙烯/丙烷等为密度调整剂,使用高活性引发剂在约200℃~330℃、150~300MPa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反应器中引发聚合的熔融聚合物,必须要经过高压、中压和低压冷却、分离,高压循环气体经过冷却、分离后送入超高压(300MPa)压缩机入口,中压循环气体经过冷却、分离后送入高压(30MPa)压缩机入口,而低压循环气体经过冷却、分离后送入低压(0.5MPa)压缩机循环利用,而熔融聚乙烯经过高压、低压分离后送入造粒机,进行水中切粒,在造粒时,可以根据不同应用领域,加入适宜的添加剂,颗粒经包装出厂。
随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产品的美观需求逐渐提升,聚乙烯单丝产品,在一些领域中常需要双色来达到更好的装饰目的,现有聚乙烯发丝工艺多为单色发丝,现提出一种双色PE发丝生产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E发丝生产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PE发丝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其生产工艺步骤如下:
步骤1:将两份PE树脂分别与两种色母料搅拌均匀,分别成为第一颜色PE树脂原料和第二颜色PE树脂原料;
步骤2:分别将第一颜色PE树脂原料和第二颜色PE树脂原料加入至第一挤出机和第二挤出机内,进行融熔塑化挤出,所述第一挤出机和所述第二挤出机的温度均为180℃;
步骤3:将所述第一挤出机和所述第二挤出机挤出的单色料条加入至双色丝模头(1)中,经所述双色丝模头(1)进行融熔塑化挤出双色料条;
步骤4:经所述双色丝模头(1)挤出的双色料条排出至水槽中进行冷却定型,后将定型的双色料条分切;
步骤5:将分切后双色料条加入烘箱软化,烘箱温度为70-90℃;
步骤6:将软化后的双色料条采用辊拉伸成双色丝,将双色丝收卷包装。
优选的,所述色母料包括稳定剂、着色剂和增塑剂。
优选的,步骤1中将两份PE树脂分别倒入两个捏合锅内,向两个捏合锅内依次加入稳定剂、着色剂和增塑剂,通过蒸汽捏合40-60min后出料。
优选的,所述双色丝模头包括挤压腔,所述挤压腔的内侧壁上沿竖直方向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之间对称滑动连接有挤压板,所述挤压腔的外部设置有用于给予所述挤压板挤压力的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推杆的一端,所述推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挤压腔的侧壁与对应的所述挤压板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和所述挤压板的空腔内均设置有加热电阻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兴市鸿韵塑料有限公司,未经宜兴市鸿韵塑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414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