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焊丝涂覆活性剂的机构、焊枪、焊接系统及焊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39254.0 | 申请日: | 2020-07-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023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 发明(设计)人: | 纪昂;王灿;张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K35/362 | 分类号: | B23K35/362;B23K35/40;B23K9/167;B23K9/173;B23K10/02 |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崔婧 |
| 地址: | 22100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焊丝 活性剂 机构 焊枪 焊接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对焊丝涂覆活性剂的机构,包括存储部件、管状部件、连接管线和至少一个泵送设备;其中,
存储部件,设置有进口和出口,用于存储活性剂;
管状部件的两端通过连接管线分别与存储部件的进口和出口相连接,并且,沿管状部件的径向贯穿设置有适于焊丝穿过的通孔;
泵送设备设置在存储部件的进口和/或出口处,或者设置在与存储部件的进口和/或出口相连的连接管线上,用于使活性剂循环流动并调控管状部件的通孔位置的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构,其中,管状部件的通孔的直径比适于穿过所述通孔的焊丝的直径大0.02~3.3mm;
优选地,管状部件的通孔的直径为0.5~6.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如下(A)至(H)中的一项或多项:
(A)管状部件的内径为1~10mm;
(B)所述通孔位于管状部件长度方向的中部;
(C)存储部件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设置有一个泵送设备;
(D)泵送设备为蠕动泵,优选选自流体蠕动泵和粉体蠕动泵;
(E)还包括振动部件,设置在存储部件内,用于混匀糊状活性剂或震实粉末状活性剂;
(F)活性剂为粉末状或糊状;
(G)泵送设备的压力参数可调;
(H)管状部件的两端远离待焊位点。
4.一种输送焊丝的装置,包括导向部件和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机构;其中,导向部件和管状部件沿焊丝长度方向自远离待焊位点向靠近待焊位点依次设置,导向部件贯穿设置有适于焊丝通过的穿孔,所述穿孔与管状部件的通孔同轴,导向部件用于控制焊丝的输送方向以及可选地向焊丝传导电流;
优选地,导向部件与管状部件连接。
5.一种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枪,包括枪本体、保护罩及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枪本体、导向部件和管状部件沿焊丝长度方向自远离待焊位点向靠近待焊位点依次设置,所述保护罩包覆在导向部件外,保护罩与导向部件之间的空隙形成适于保护气体流动的通道,枪本体与保护罩的一端连接、管状部件位于保护罩的另一端;
优选地,所述保护罩包覆在带有通孔的部分管状部件外或包覆在整个管状部件外;
优选地,保护气体为选自二氧化碳、氦气、氩气、氮气和氢气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气;
优选地,管状部件的两端位于保护罩之外且远离保护罩;
优选地,导向部件为导电嘴;
优选地,管状部件的外壁设置有绝缘层。
6.一种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接系统,包括权利要求5所述的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枪。
7.一种非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接系统或等离子弧焊接系统,包括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和焊枪,其中,所述焊枪为非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枪或等离子弧焊枪;
优选地,非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枪为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枪,更优选为选自钨极氩弧焊枪和钨极氦弧焊枪;
优选地,导向部件为送丝嘴,管状部件通过夹具与送丝嘴连接。
8.一种对焊丝涂覆活性剂的方法,其采用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机构;其中,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先将焊丝一端穿入管状部件的通孔,再开启泵送设备以使活性剂在存储部件、连接管线和管状部件之间循环流动,然后使焊丝持续穿过管状部件的通孔以使活性剂涂覆在焊丝表面。
9.一种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接方法,其采用权利要求5所述的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枪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接系统;其中,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焊丝穿过导向部件上的穿孔以使焊丝带电;
(2)按照本发明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对带电焊丝涂覆活性剂;
(3)采用涂覆活性剂的带电焊丝在气体保护下进行电弧焊接;
优选地,在步骤(1)之前,对焊丝进行矫直处理。
10.一种非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接方法或等离子弧焊接方法,其采用权利要求7所述的非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接系统或等离子弧焊接系统;其中,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焊丝穿过导向部件上的穿孔,然后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对焊丝涂覆活性剂;
2)采用涂覆活性剂的焊丝配合焊枪进行电弧焊接;
优选地,在步骤(1)之前,对焊丝进行矫直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3925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耳钉发光组件及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集成钢筋免模现浇混凝土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