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改善大鼠DCD供肝的常温机械灌注液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738433.2 | 申请日: | 2020-07-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498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 发明(设计)人: | 吕国悦;矫春宝;孙晓东;李明谦;李书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 
| 主分类号: | C12N5/071 | 分类号: | C12N5/071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藏斌 | 
| 地址: | 132000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改善 大鼠 dcd 常温 机械 灌注 | ||
本发明属于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改善大鼠DCD供肝的常温机械灌注液。本发明提供的灌注液包括L‑抗坏血酸、葡萄糖、肝素、胰岛素、L‑谷氨酰胺、抗生素和William’s medium E培养基。借助常温机械灌注平台,使用本发明提供的灌注液对大鼠DCD供肝在体外进行干预治疗,并对干预治疗过程中的组织形态、灌注液中相关酶与代谢物、相关细胞因子分泌情况等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本发明提供的灌注液对大鼠DCD供肝有显著改善作用。本发明验证了富含L‑抗坏血酸等成分的常温机械灌注液对DCD边缘供肝改善的可行性,为临床肝移植中DCD边缘供肝的常温机械灌注干预治疗提供了参考与理论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改善大鼠DCD供肝的常温机械灌注液。
背景技术
随着外科技术和免疫抑制剂的进步与发展,肝移植手术已成为终末期肝病的标准疗法。然而肝移植手术需求的增加使供肝短缺的问题逐渐凸显,供肝来源目前主要为脑死亡供体(donation after brain death,DBD)以及心脏死亡供体(donation after cardiacdeath,DCD),DBD供肝其热缺血时间短,因而受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RI)小,移植后效果明显优于DCD供肝,因此国际上大多数中心主要采用DBD供肝,DCD供肝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而我国自2010年开始DCD器官捐献的试点工作并制定了相关指南,参考国际通用的Maastricht分类,中国标准分别为:中国一类(C-I)即国际DBD标准供体;中国二类(C-II)国际DCD标准供体,包含Maastricht I-V类;中国三类(C-III)脑-心双死亡供体(donation after brain death awaitingcardiac death,DBCD),即在家属同意捐献的情况下,对符合脑死亡标准的供者,严格按照DCD供体的捐献程序实施。由于我国脑死亡立法尚未完善,C-III类符合我国国情,移植后效果良好,为现阶段器官捐献的主要方式。而如何充分利用C-II类即不可控制的DCD边缘供肝,充分缓解热缺血时间较长带来的IRI,以及随之而来的冷缺血时间加重IRI,是国内外扩大供肝池亟需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机械灌注在缩短冷缺血时间,以及体外干预治疗IRI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得到广泛证明。Dutkowski等首次报告了携氧低温机械灌注后的DCD肝脏,其移植术后并发症以及移植物1年存活率(90%)要明显高于常规静态冷保存的DCD肝脏(69%),并且与DBD肝脏的移植后结果相差无几。不仅如此,常温机械灌注可以为供肝提供氧气与营养物质,将肝脏在体外的保存时间最高延长至1周。这为体外干预治疗DCD供肝的热缺血时间所造成的IRI提供了充分的时间与平台。
目前,特异性针对DCD边缘供肝在体外常温机械灌注灌注液的研究尚无报道,因此研制一款针对性改善DCD边缘供肝的灌注液配方,对于DCD肝脏移植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改善大鼠DCD供肝的常温机械灌注液,本发明提供的灌注液对大鼠DCD供肝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改善大鼠DCD供肝的常温机械灌注液,包括L-抗坏血酸、葡萄糖、肝素、胰岛素、L-谷氨酰胺、抗生素和William’s mediumE培养基。
优选的,所述L-抗坏血酸在灌注液中的含量为1~10mmol/L。
优选的,所述L-抗坏血酸在灌注液中的含量为5mmol/L。
优选的,所述葡萄糖在灌注液中的含量为5~20mmol/L。
优选的,所述肝素在灌注液中的含量为1~10U/mL。
优选的,所述胰岛素在灌注液中的含量为0.2~2U/mL。
优选的,所述L-谷氨酰胺在灌注液中的含量为1~10mmol/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未经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384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能环保型水利工程组合式防汛箱
 - 下一篇:一种转子假轴的加工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