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以灵活组装的导弹发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738385.7 | 申请日: | 2020-07-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45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 发明(设计)人: | 武晓攀;张大治;林立广;韩飞;杜红星;石京鑫;王军;史学鑫;李正宇;鱼江侠;秦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F41F7/00 | 分类号: | F41F7/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周恒 |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可以 灵活 组装 导弹 发射 装置 | ||
1.一种可以灵活组装的导弹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弹发射装置包括:多个导轨(1)、多个上横梁(2)、多个竖梁(4)、多个下横梁(3);
所述导轨(1)前后方向上设置了前连接部位(11)和后连接部位(12);所述前连接部位(11)上设置有位于上表面的前上连接面(111)和位于侧表面的前侧连接面(114);所述前上连接面(111)上设有前上螺纹孔(112)、前上定位孔(113);前侧连接面(114)上设有前侧螺纹孔(115)、前侧定位孔(116);所述后连接部位(12)上设置有位于上表面的后上连接面(121)和位于侧表面的后侧连接面(124);所述后上连接面(121)上设有后上螺纹孔(122)、后上定位孔(123);所述后侧连接面(124)上设有后侧螺纹孔(125)、后侧定位孔(126);
所述上横梁(2)左右两端侧面设置有用于与导轨(1)连接的上侧连接面(22);所述上侧连接面(22)上设有上连接孔(21)、上定位柱(23);所述上横梁(2)中部下端面上设有与竖梁(4)连接的第一上竖连接面(26)以及对载机连接的通孔(24),所述第一上竖连接面(26)上设有上螺纹孔(25)、上方形定位孔(27);
所述下横梁(3)左右两端侧面设置有用于与导轨(1)连接的下侧连接面(33);所述下侧连接面(33)上设有下连接孔(31)、下定位柱(32);所述下横梁(3)中部下端面上设有与竖梁(4)连接的第一下竖连接面(36),所述第一下竖连接面(36)上设有下螺纹孔(34)、下方形定位孔(35);
所述竖梁(4)上端面设置有与上横梁(2)连接的第二上竖连接面(43),所述第二上竖连接面(43)上设置有上竖定位柱(41)、上竖连接孔(42);所述竖梁(4)下端面设置有与下横梁(3)连接的第二下竖连接面(46),所述第二下竖连接面(46)上设置有下竖定位柱(44)、下竖连接孔(45);
所述上连接孔(21)用于与前侧螺纹孔(115)或后侧螺纹孔(125)配合;所述上定位柱(23)用于与前侧定位孔(116)或后侧定位孔(126)配合;
所述下连接孔(31)用于与前侧螺纹孔(115)或后侧螺纹孔(125)配合;所述下定位柱(32)用于与前侧定位孔(116)或后侧定位孔(126)配合;
所述上竖定位柱(41)用于与上方形定位孔(27)配合;所述上竖连接孔(42)用于与上螺纹孔(25)配合;
所述下竖定位柱(44)用于与下方形定位孔(35)配合;所述下竖连接孔(45)用于与下螺纹孔(34)配合;
所述多个导轨(1)、多个上横梁(2)、多个竖梁(4)、多个下横梁(3)设置为可以选择任意数量导轨与相应数量的上横梁、下横梁和/或竖梁,灵活组装所需的导弹发射装置;
选择四根导轨(1)、六根上横梁(2)组装成单层四联装发射装置:
三根上横梁(2)与导轨(1)前连接部位(11)相连,上侧连接面(22)与前侧连接面(114)相贴,上定位柱(23)与前侧定位孔(116)配合,上连接孔(21)与前侧螺纹孔(115)对齐;
三根上横梁(2)与导轨(1)后连接部位(12)相连,上侧连接面(22)与后侧连接面(124)相贴,上定位柱(23)与后侧定位孔(126)配合,上连接孔(21)与后侧螺纹孔(125)对齐,通过螺钉将导轨(1)与上横梁(2)连接紧固,组装成单层四联装发射装置;
选择五根导轨(1)、四根上横梁(2)、两根下横梁(3)、四根竖梁(4)组装成五联装发射装置:
两根上横梁(2)分别与导轨(1)前连接部位(11)相连,上侧连接面(22)与前侧连接面(114)相贴,上定位柱(23)与前侧定位孔(116)配合,上连接孔(21)与前侧螺纹孔(115)对齐;
另外两根上横梁(2)分别与导轨(1)后连接部位(12)相连,上侧连接面(22)与后侧连接面(124)相贴,上定位柱(23)与后侧定位孔(126)配合,上连接孔(21)与后侧螺纹孔(125)对齐;
一根下横梁(3)与导轨(1)前连接部位(11)相连,下侧连接面(33)与前侧连接面(114)相贴,下定位柱(32)与前侧定位孔(116)配合,下连接孔(31)与前侧螺纹孔(115)对齐;
另外一根下横梁(3)与导轨(1)后连接部位(12)相连,下侧连接面(33)与后侧连接面(124)相贴,下定位柱(32)与后侧定位孔(126)配合,下连接孔(31)与后侧螺纹孔(125)对齐;
竖梁(4)上端与上横梁(2)下端相连,第一上竖连接面(26)与第二上竖连接面(43)相贴,上方形定位孔(27)与上竖定位柱(41)配合,上螺纹孔(25)与上竖连接孔(42)对齐;
两根竖梁(4)下端分别与两根导轨(1)前连接部位(11)上端相连,第二下竖连接面(46)与前上连接面(111)相贴,下竖连接孔(45)与前上螺纹孔(112)对齐,下竖定位柱(44)与前上定位孔(113)配合;
另两根竖梁(4)下端分别与导轨(1)后连接部位(12)上端相连,第二下竖连接面(46)与后上连接面(121)相贴,下竖连接孔(45)与后上螺纹孔(122)对齐,下竖定位柱(44)与后上定位孔(123)配合,通过螺钉分别将导轨(1)与上横梁(2)、导轨(1)与下横梁(3)、上横梁(2)与竖梁(4)、下横梁(3)与竖梁(4)连接并紧固,组装成的五联装发射装置;
选择六根导轨(1)、四根上横梁(2)、四根下横梁(3)、四根竖梁(4),组装成六联装发射装置:
两根上横梁(2)分别与导轨(1)前连接部位(11)相连,上侧连接面(22)与前侧连接面(114)相贴,上定位柱(23)与前侧定位孔(116)配合,上连接孔(21)与前侧螺纹孔(115)对齐;
另外两根上横梁(2)分别与导轨(1)后连接部位(12)相连,上侧连接面(22)与后侧连接面(124)相贴,上定位柱(23)与后侧定位孔(126)配合,上连接孔(21)与后侧螺纹孔(125)对齐;
两根下横梁(3)分别与导轨(1)前连接部位(11)相连,下侧连接面(33)与前侧连接面(114)相贴,下定位柱(32)与前侧定位孔(116)配合,下连接孔(31)与前侧螺纹孔(115)对齐;
另外两根下横梁(3)分别与导轨(1)后连接部位(12)相连,下侧连接面(33)与后侧连接面(124)相贴,下定位柱(32)与后侧定位孔(126)配合,下连接孔(31)与后侧螺纹孔(125)对齐;
上横梁(2)下端与竖梁(4)上端相连,第一上竖连接面(26)与第二上竖连接面(43)相贴,上方形定位孔(27)与上竖定位柱(41)配合,上螺纹孔(25)与上竖连接孔(42)对齐;
下横梁(3)上端与竖梁(4)下端相连,第一下竖连接面(36)与第二下竖连接面(46)相贴,下方形定位孔(35)与下竖定位柱(44)配合,下螺纹孔(34)与下竖连接孔(45)对齐;
通过螺钉分别将导轨(1)与上横梁(2)、导轨(1)与下横梁(3)、上横梁(2)与竖梁(4)、下横梁(3)与竖梁(4)连接并紧固,组装成六联装发射装置;
该导弹发射装置,具有模块化的特点,在武器系统的搭载平台与设计要求发生变化时,可以根据不同要求,选择相应数量的导轨以及与之匹配的梁,即可组合成新的发射装置,操作灵活、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未经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3838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IN自动插针机
- 下一篇:一种土木工程测量用的信号反馈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