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化光敏二极管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38179.6 | 申请日: | 2020-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5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张昌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昌林 |
主分类号: | G01R31/26 | 分类号: | G01R31/26;G01R1/02;G01R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61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化 光敏 二极管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化光敏二极管检测装置,包括平台,所述平台的顶部通过辊轴安装有传输带,平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导向座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轴,导向座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升降板,升降板的内部滑动插接有滑块,滑块和转轴之间通过连杆组件活动连接,支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检测表。辊轴在旋转的过程中通过链带、转杆和锥形齿轮组带动转轴旋转,转轴通过连杆组件带动滑块上下移动,进而带动升降板上下移动,升降板向下移动至最低端,两个检测笔分别与光敏二极管的正极和负极相对齐,对光敏二极管进行检测,实现了随着传输带的运转,自动对光敏二极管进行检测的功能,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敏二极管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化光敏二极管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光敏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将光根据使用方式,转换成电流或者电压信号的光探测器,光敏二极管的重要特性就是把光能转化成电能,在没有光照时,光敏二极管的反向电阻很大,当有光照时,形成电流,光照越强,光电流越大。
目前光敏二极管的检测有电阻检测法和电压测量法等方式,其中电压测量法一般是通过万用表进行检测,将万用表的红表笔连接光电二极管的正极,黑表笔连接负极,在光照下测量其电压值,根据万用表的指针偏转来观察电压值,进而判断光敏二极管是否合格,常规的检查由人工来完成,费时费力,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化光敏二极管检测装置,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自动化光敏二极管检测装置,包括平台,所述平台的顶部通过辊轴安装有传输带,平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支架的内顶壁上固定连接有导向座,导向座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轴,导向座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升降板,升降板的内部滑动插接有滑块,滑块和转轴之间通过连杆组件活动连接,升降板的内部且位于滑块的上方和下方均通过导杆活动连接有调节块,调节块上设置有紧固件,支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检测表,检测表包括两个检测笔,且检测笔固定安装在升降板的底部,平台的顶部且位于传输带的左侧安装有伸缩杆,支架的内部且位于检测表的上方固定连接有与伸缩杆相对应的开关键,检测表的内部设置有指针,指针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开关键对应的导电片,支架的内部且位于转轴的左侧转动连接有转杆,转杆与转轴之间通过锥形齿轮组连接,转杆与辊轴之间通过链带连接。
作为优化,所述传输带的顶部放置有待检测光敏二极管。且两个检测笔的位置分别与光敏二极管的正极和负极相对齐。
作为优化,所述导向座位于传输带的上方,导向座的底部呈开口状,升降板可以向下移动,使得检测笔与传输带上的待检测光敏二极管接触。
作为优化,所述连杆组件包括活动铰接的两个连接杆,且上方的连接杆与转轴固定连接,下方的连接杆与滑块活动铰接,当转轴旋转时,通过连杆组件带动滑块上下移动。
作为优化,所述伸缩杆为电动伸缩件,伸缩杆的位置与传输带相对应,伸缩杆的右端设置有推板,当伸缩杆向右伸长时,可以将传输带上的二极管推走。
作为优化,所述导电片的顶端延伸至检测表的外侧,检测表的顶部开设有与导电片对应的通槽。
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自动化光敏二极管检测装置,辊轴在旋转的过程中通过链带、转杆和锥形齿轮组带动转轴旋转,转轴通过连杆组件带动滑块上下移动,进而带动升降板上下移动,升降板向下移动至最低端,两个检测笔分别与光敏二极管的正极和负极相对齐,对光敏二极管进行检测,实现了随着传输带的运转,自动对光敏二极管进行检测的功能,提高了工作效率。
2、该自动化光敏二极管检测装置,当光敏二极管不合格时,检测表内的指针偏转超出范围,使得导电片与开关键接触,因此伸缩杆通电向右伸长,将不合格的光敏二极管推走,实现了自动筛检不合格品的功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昌林,未经张昌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381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