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落石缓冲柔性防护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37672.6 | 申请日: | 2020-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194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康波;徐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布鲁克(成都)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7/04 | 分类号: | E01F7/04;E01F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成杰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缓冲 柔性 防护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落石缓冲柔性防护系统,属于边坡防护系统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为落石提供更大位移自由度,减小其冲击荷载,控制其弹跳高度,引导其运动轨迹的落石缓冲柔性防护系统。其功能是利用系统的落石拦截区使上坡面来的落石动能衰减,控制落石运动轨迹,将其导入系统尾段的落石缓冲通道,使落石在落石缓冲通道的约束作用下被继续向坡下引导,直至进入落石堆积区。防护系统将来自上部边坡的落石引导至坡脚或下坡段集中堆积清理,或者使落石以相对较小的动能和弹跳高度进入下一道防护结构,能实现以较低的防护能级和系统高度来防护动能较高的落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落石缓冲柔性防护系统,属于边坡防护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各种柔性金属网片、支撑绳、立柱及其基座、拉绳、锚杆以及具有过载保护作用的消能装置等构成的柔性防护系统,因其具有良好的抗冲击能力和施工安装快捷方便等优势,已广泛用于公路、铁路、水电站等工程的施工或运行防护,用以拦挡并截停运动的边坡滚落石、滑动的岩土体、泥石流、雪崩和爆破飞石等,并已取得了良好效果。
目前,对于落石源区分散且频繁发生的长大边坡的防护,采用传统落石拦挡系统进行分级拦挡,或采用主动防护系统进行全坡面的覆盖加固,防护工程量会很大,且拦挡住的落石不便于清理,后期维护需求和难度都可能较大,也不经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经济性更好的落石缓冲柔性防护系统,并且能够方便清理拦挡住的落石。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落石缓冲柔性防护系统,包括网片和立柱,立柱为至少两根,立柱横向间隔固定设置在坡面上,网片在立柱之间横向展开,还包括至少两根横向约束绳,横向约束绳沿坡面纵向间隔布置,横向约束绳的两端固定设置在坡面上,约束绳布置在立柱朝向坡脚一侧的下方区域;网片的上端连接于立柱的顶端,网片的另一端设置于立柱朝向坡脚的一侧,横向约束绳穿过网片上的横向排孔,使得位于最上方的一根横向约束绳与立柱顶端之间区域的网片构成落石拦截区,横向约束绳之间区域的网片与坡面之间的空间构成供落石滚动的落石缓冲通道。
进一步的是:位于最下方的一根横向约束绳为下边界绳,下边界绳布置在网片的下端端头位置。
进一步的是:横向约束绳通过卸扣与网片上的横向排孔连接,横向约束绳的两端分别超出网片的边界1m~1.5m,横向约束绳的两端通过基础锚杆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是:每根立柱对应设置一根纵向约束绳,纵向约束绳的上端与立柱的顶端固定连接,纵向约束绳穿过网片上的纵向排孔后,其下端通过基础锚杆进行固定;纵向约束绳通过卸扣与网片上的纵向排孔连接。
进一步的是:位于防护系统端头位置的立柱为边立柱,边立柱设置有侧拉锚绳,侧拉锚绳的上端与边立柱的顶端固定连接、下端通过基础锚杆固定在坡面上。
进一步的是:每根立柱对应设置两根上拉锚绳,上拉锚绳的上端与立柱的顶端固定连接、下端通过基础锚杆固定在坡面上;对于同一根立柱,一根上拉锚绳在坡面上的锚固点设置在该立柱的左上方,另一根上拉锚绳在坡面上的锚固点设置在该立柱的右上方。
进一步的是:位于两根边立柱之间的立柱为中间立柱,每间隔80m-100m选取一根中间立柱设置中间加固绳,对于选取出的中间立柱,每根中间立柱对应设置两根中间加固绳,中间加固绳的上端与中间立柱的顶端固定连接、下端通过基础锚杆固定在坡面上,对于同一根中间立柱,一根中间加固绳在坡面上的锚固点设置在该中间立柱的左下方,另一根中间加固绳在坡面上的锚固点设置在该中间立柱的右下方。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缝合绳和上支撑绳,缝合绳穿过网片上边缘的横向排孔,网片的上端通过缝合绳与上支撑绳连接;位于防护系统端头位置的立柱为边立柱,两根边立柱的顶端固定设置有导向滑轮,上支撑绳架设在两根边立柱的导向滑轮上,上支撑绳的端头在绕过导向滑轮后,通过基础锚杆固定在坡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布鲁克(成都)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布鲁克(成都)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376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船底清洁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稳定性速溶性良好的燕麦粉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