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生物源组合型生物刺激素及其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37467.X | 申请日: | 2020-07-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77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 发明(设计)人: | 周哲;詹伊婧;殷文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轩凯生物科技(山东)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60;C05G3/70;C05G3/80;A01G13/00 |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肖明芳 |
| 地址: | 262714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生物 组合 生物 刺激素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微生物源组合型生物刺激素,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源组合型组合型生物刺激素包含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0.1‑17.5%的聚谷氨酸、0‑5.0%的氨基寡糖素、0.05‑2.0%的泛菌多糖、0‑1.5%γ‑氨基丁酸和余量的辅料。本发明的微生物源组合型生物刺激素能有效提高植物肥料利用率、提高其抗病抗逆能力以及诱导其自身防御体系,且在土壤中可完全被生物降解,对植物本身以及对土壤环境无毒无害无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生物源组合型生物刺激素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我国是农业大国,耕地土壤是农业发展的基础,过度使用和地力透支是我国的土地环境现状。与此同时,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虽然为农业发展和粮食增产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也带来了很多负面问题。肥料的利用率低,土壤板结、土传病害、盐渍化、水体污染等现象,很大程度上威胁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到2020年实现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进入行动期,绿色防控、有机农业示范基地的开展,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创新与融合——这些都标志着中国农业的转型升级已正式开启。
生物刺激素既不是农药,更不是传统肥料。生物刺激素的靶标是农作物本身,它可以改善植物的生理生化状态,提高农药效果和肥料的利用率,改善农作物抵抗逆境的水平,也改善农作物的最终产量和农产品品质。目前大多数生物刺激素只是侧重于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上,而不是很注重植物自身防御以及抗逆的能力。作物增产的内因为作物本身,外因是肥料,单独强调某一方面,无法达到最大化增产、抗病、抗逆等目的。
因此,开发高效化、生态化、专业化和多功能化的新型农用生物刺激素是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和发展潮流,也是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景产品。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植物肥料利用率、提高其抗病抗逆能力以及诱导其自身防御体系的一种多功能化微生物源组合型生物刺激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微生物源组合型生物刺激素,所述微生物源组合型组合型生物刺激素包含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0.1-17.5%的聚谷氨酸、0-5.0%的氨基寡糖素、0.05-2.0%的泛菌多糖、0-1.5%γ-氨基丁酸和余量的辅料,其中,所述微生物源组合型生物刺激素中不少于除辅料外的上述两种组分,并且至少包含聚谷氨酸或泛菌多糖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所述微生物源组合型组合型生物刺激素包含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0.1-10%的聚谷氨酸、0.5-4.0%的氨基寡糖素、0.1-2.0%的泛菌多糖、0.5-1.2%γ-氨基丁酸和余量的辅料。
其中,所述聚谷氨酸为γ-聚谷氨酸纯品、γ-聚谷氨酸盐纯品、γ-聚谷氨酸发酵液或γ-聚谷氨酸发酵液喷雾干燥粉剂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聚谷氨酸的分子量为5-100kDa。γ-聚谷氨酸是由微生物发酵产生的一种均聚氨基酸,含有末端胺和多个COO-基团,土壤以及肥料中的Ca2+、Mg2+、Zn2+等可以直接和聚谷氨酸的羧基位点与酰胺基位点键合,形成水溶性的、稳定的聚谷氨酸盐,缓慢的为作物生长提供营养。同时特有的聚羧基结构具有超强的吸水、保水能力,能减少土壤里面的水肥流失,重塑土壤团粒机构。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和抗逆能力,增加产量、提升作物品质。
所述微生物多糖为泛菌多糖,其是由骆驼刺泛菌经发酵后制得,其分子量为100-2000kDa,其是由骆驼刺泛菌经发酵后制得,所述骆驼刺泛菌其分类学命名为Pantoeaalhagi,具体制备方法为:发酵培养基成分包含了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氧载体,其中,碳源浓度为30~50g/L;氮源浓度为2~8g/L;无机盐总浓度为0.5~2.5g/L;氧载体总浓度为0.5~10g/L;发酵过程中,温度为25~32℃,通气强度为0.1~0.8vvm,发酵周期为16~48h,pH为6.5~7.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轩凯生物科技(山东)有限公司,未经轩凯生物科技(山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374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