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柔性脉管制冷机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37091.2 | 申请日: | 2020-07-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90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 发明(设计)人: | 祁影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5B9/14 | 分类号: | F25B9/14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徐俊 |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脉管 制冷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脉管制冷机,依次包括压缩机、回热器热端换热器、回热器、冷端换热器、脉管和脉管热端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整个所述脉管或靠近热端部分的脉管为柔性脉管,所述柔性脉管由波纹管实现。本发明优点在于结构更加简单、紧凑,只要控制波纹管的刚度,就可以达到满意的调相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脉管制冷机,属于脉管制冷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Gifford和Longsworth发现当一根中空的管子中存在交变的压力波时,管子的封闭端会发热,并且沿着轴向方向形成了温度梯度,进而装上回热器和层流化原件,在脉管靠近压缩机出口处可以获得低温,这就是脉管制冷机的原型。随着研究的推进,人们发现优化换热设备可以有效的降低脉管制冷机的最低制冷温度,因此,包含压缩机、主冷却器、回热器、次冷却器、脉管、层流化元件的基本型脉管问世,如图1所示。但基本型脉管缺乏调相能力,导致制冷效率低下,因而相继出现了多种调相结构。常用的调相机构有小孔型、多向进气型、惯性管型,如图2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调相能力,最近又出现了室温调相型脉管制冷机,如图3所示,在脉管热端连接一位移活塞,该位移活塞既可以是主动驱动型,来主动调节与压缩机的相位,也可以是被动自由活塞型,后面连接弹簧通过调节弹簧刚度,来调节与压缩机的相位。很显然,这种调相方式,增加了机器的复杂程度,降低了机器的可靠性,增大了振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升脉管制冷机的技术可靠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柔性脉管制冷机,依次包括压缩机、回热器热端换热器、回热器、冷端换热器、脉管和脉管热端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整个所述脉管或靠近热端部分的脉管为柔性脉管,所述柔性脉管由波纹管实现。
优选的,所述脉管热端换热器后方依次连接有惯性管和气库。
优选的,所述气库为可变体积的柔性气库,所述柔性气库由波纹管实现。
优选的,所述脉管内设有平行通道,所述平行通道由聚四氟乙烯/尼龙或低导热率材料采用3D打印或板材制成,构成所述平行通道的通道片厚度范围为0.1mm-0.5mm,所述平行通道两端通过圆环固定。
优选的,所述柔性脉管制冷机均可应用于GM型脉管制冷机上。
本发明优点在于结构更加简单、紧凑,只要控制波纹管的刚度,就可以达到满意的调相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基本型脉管制冷机示意图;其中,1-压缩机,2-回热器热端换热器,3-回热器,4-冷端换热器,5-脉管,6-脉管热端换热器;
图2为惯性管型脉管制冷机示意图;
图3为位移活塞型脉管制冷机示意图;其中,压缩机,2-回热器热端换热器,3-回热器,4-冷端换热器,5-脉管,6-脉管热端换热器,7-位移器:此处为自由室温活塞;
图4为部分柔性脉管型脉管制冷机示意图;其中,1-压缩机,2-回热器热端换热器,3-回热器,4-冷端换热器,5-脉管:此处热端为波纹管,6-脉管热端换热器,7-位移器:此处为惯性管,8-气库;
图5为全部柔性脉管型脉管制冷机示意图;其中,1-压缩机,2-回热器热端换热器,3-回热器,4-冷端换热器,5-脉管:此处热端为波纹管,6-脉管热端换热器,7-位移器:此处为惯性管,8-气库;
图6为柔性气库型脉管制冷机示意图;其中,1-压缩机,2-回热器热端换热器,3-回热器,4-冷端换热器,5-脉管:此处为多通道波纹管,6-脉管热端换热器,7-位移器:此处为惯性管,8-气库:此处采用波纹管实现柔性气库;
图7为平行通道型脉管制冷机示意图;其中,(a)为脉管制冷机轴向正视图示意图、(b)为平行通道脉管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370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室内地图采集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视觉检测方法及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