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筑楼顶防水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37055.6 | 申请日: | 2020-07-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76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 发明(设计)人: | 吴江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阳市君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D13/16 | 分类号: | E04D13/1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22100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楼顶 防水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楼顶防水结构,包括建筑体,建筑体的顶面形成一硬质支撑面,硬质支撑面底部与整个建筑体之间形成一镂空腔,镂空腔内设置有防水结构层;所述防水结构层包括滑动设置于硬质支撑面底面上的活动条,各活动条呈平行布设在硬质支撑面的底面上,相邻活动条之间均设置一防水层,防水层的底部均吊装一隔热块,一块以上的隔热块设置于防水层的底部并形成一层隔热保温层,位于镂空腔左右侧均设置一弹性密封层,弹性密封层缩入于建筑体上开设的容纳凹腔内。本发明的建筑楼顶具有非常好的防水性以及保温能力,利用保温结构实现后期漏水的二次防护,增加建筑体的防水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楼顶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楼顶防水一般须铺设软性防水层和刚性水泥层,须严格按照施工方法施工,可保屋顶有效防水几十年,但由于没有做好保养和维护的措施,使得房屋屋面老化而损坏,从而使得雨水通过防水层对楼顶进行渗透。目前,一旦最表层的水泥层出现裂纹,雨水会穿过裂纹进入到底部的防水层,而雨水长期与防水层接触后,会加速防水层的老化,进而渗透进入到保温层内,由保温层整个渗透,并最终导致楼顶出现漏水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楼顶防水结构,利用保温层实现对防水层的自动修补,进而可以实现紧急封堵,防止漏水加剧造成的顶楼渗水情况发生。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建筑楼顶防水结构,包括建筑体,建筑体的顶面形成一硬质支撑面,硬质支撑面底部与整个建筑体之间形成一镂空腔,镂空腔内设置有防水结构层;
所述防水结构层包括滑动设置于硬质支撑面底面上的活动条,各活动条呈平行布设在硬质支撑面的底面上,相邻活动条之间均设置一防水层,防水层的底部均吊装一隔热块,一块以上的隔热块设置于防水层的底部并形成一层隔热保温层,位于镂空腔左右侧均设置一弹性密封层,弹性密封层缩入于建筑体上开设的容纳凹腔内。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弹性密封层采用弹性橡胶材料制成,其一端与建筑体内嵌入设置的连接片打胶水粘接固定,另一端嵌入设置于活动条内并与活动条打胶水密封固定,通过弹性密封层将活动条与镂空腔内壁面压紧。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隔热块均包括一隔热外层,隔热外层内填充吸水海绵层,隔热外层的顶部开设有一个以上的漏水孔,隔热外层内侧端底面正对着每个漏水孔设置有弹性连接带,弹性连接带一端与隔热外层粘结固定,另一端穿过漏水孔伸出于外部并与防水层的下端面粘结固定,通过弹性连接使得隔热外层紧贴着各防水层。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活动条的上端面均设置有滑块,所述硬质支撑面的底面正对着每条活动条均嵌入设置一滑轨,滑轨内设置有滑槽,滑块滑动安装于滑槽内,滑块与滑槽的横截面均为“T”型。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镂空腔的底面铺设一层防水覆盖层。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活动条均采用磁性条,当相邻活动条互相接触后两者吸合,活动条位于防水层两侧面均开设一凹面,当两活动条磁力吸合后,防水层对折并位于凹面内。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硬质支撑面采用混凝土料浇筑而成。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活动条的两侧面均粘接一层硅胶密封薄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能够在防水层出现破裂后,利用隔热材料使得防水层破损的位置能够折叠并重新密封,达到自动密封的作用,增加了防水层的使用寿命,解决了由于不及时维修造成的楼顶渗水问题,减少对住户的经济损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阳市君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东阳市君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370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