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棒驱动机构及具有其的反应堆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36448.5 | 申请日: | 2020-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79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彭朝晖;郭志家;张金山;刘兴民;柯国土;衣大勇;范月容;周寅鹏;孙征;姚成志;石辰蕾;张占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21C7/12 | 分类号: | G21C7/1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张成新 |
地址: | 10241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棒 驱动 机构 具有 反应堆 | ||
1.一种控制棒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固定设置,所述壳体(10)具有容置通道(11);
传动结构(20),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容置通道(11)内,所述传动结构(20)可沿所述容置通道(11)移动,所述传动结构(20)在其移动方向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传动结构(20)的第一端与控制棒(200)连接;
驱动结构(30),与所述传动结构(20)的第二端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传动结构(20)移动;
弹性件(40),设置于所述容置通道(11)和所述传动结构(20)之间,所述弹性件(40)对所述传动结构(20)施加朝向所述控制棒(200)的弹性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棒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结构(30)与所述传动结构(20)之间可选择性地连接或断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棒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驱动结构(30)与所述传动结构(20)之间连接和/或断开时,所述弹性件(40)对所述传动结构(20)始终施加所述弹性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棒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力大于所述传动结构(20)和所述控制棒(200)的重力之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棒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断装置(60),连接在所述驱动结构(30)和所述传动结构(20)之间,通过所述连断装置(60)实现所述驱动结构(30)与所述传动结构(20)的连接或断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棒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柔性连接件(70),连接在所述驱动结构(30)和所述传动结构(20)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棒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位置检测装置(50),用于检测所述传动结构(20)在其移动方向上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棒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感应部,设置在所述传动结构(20)的至少部分上,所述感应部与所述位置检测装置(50)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棒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限位部(12),设置在所述容置通道(11)的内壁上;
第二限位部(21),设置在所述传动结构(20)上;
其中,所述第一限位部(12)与所述第二限位部(21)分别与所述弹性件(40)的两端相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棒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力为压力,所述第一限位部(12)位于所述第二限位部(21)和所述驱动结构(30)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棒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力为拉力,所述第二限位部(21)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2)和所述驱动结构(30)之间,所述弹性件(4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部(12)和所述第二限位部(21)固定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棒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限位部(12)沿所述容置通道(10)的内壁的周向方向延伸以形成环形;和/或,
所述第二限位部(21)沿所述传动结构(20)的外壁的周向方向延伸以形成环形。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棒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结构(20)呈杆状,所述弹性件(40)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传动结构(20)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3644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