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线路穿通引导部的制冷器具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36270.4 | 申请日: | 2020-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040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A·科赫;A·福格尔;张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BSH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23/06 | 分类号: | F25D23/0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蔡芮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线路 引导 制冷 器具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器具、尤其家用制冷器具,具有内部容器(1)和线路(7),所述线路穿过所述内部容器(1)的开口(8)延伸。所述线路(7)的区段(15)靠置在所述内部容器(1)的表面上。所述开口(8)由可变形层(19)密封,所述可变形层在所述表面的在所述发生靠置的区段(15)两侧的区域(11)中并且沿着围绕所述开口(8)延伸的、使所述区域(11)连接的弯拱部(20,27)粘接在所述内部容器(1)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器具、尤其是家用制冷器具,更确切地说,特别是涉及到通过内部容器的壁对线路穿通引导部的密封。
背景技术
线路穿通引导部(Leitungsdurchführungen)可以设置用于:以电能供给内部容器中的用电的消耗器,导出传感器的测量信号,或者引入或者导出流体(典型的是用于内部容器中的蒸发器的制冷剂或者是用于所装入的分配器的水)。线路穿通引导部必须可靠地密封,以便防止在器具的安装进程中设置在内部容器的外侧上的隔离泡沫经由开口进入到内部空间中。一种已知的且广为流传的技术是,将一种可变形层在开口周围粘接在内部容器上以及粘接在线路的周边上。但是,尤其是当线路应相对于内部容器的壁紧挨地相邻地延伸并且为此而具有在开口附近的拐弯部(Biegung)时,将上述层以无间隙方式安装是困难且耗时的。
文献DE 10 2009 016 348 A1说明了一种具有用于温度感测器的线路穿通引导部的制冷器具,在所述制冷器具中,线路延伸穿过被装入到内部容器壁的开口中的套筒并且在该套筒两侧被折起,以便沿着壁的内侧或外侧延伸。为了限制由于套筒的由此产生的变形所引起的泄漏的危险,在这样的壁区域中形成开口,该壁区域相对于内部容器壁的周围主部分倾斜地延伸。这种构造不适合于这样的管线:该管线在其安装在内部容器上之前必须达到适当的形状,因为必要的拐弯部使得管线难以移动到目标位置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标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具有线路穿通引导部的制冷器具的构型,这种构型可快速地且简单地安装和密封。
该任务通过这样的方式解决:在制冷器具(尤其家用制冷器具)中,设有内部容器和线路,所述线路穿过内部容器的开口延伸,并且所述线路的区段靠置在内部容器的表面上,所述开口通过可变形层来密封,所述可变形层在所述表面的在发生靠置的区段的两侧上的区域中并且沿着绕开口延伸的、将这些区域连接的弯拱部(Bogen)粘接在内部容器上。
所述发生靠置的区段在一长度上碰触所述表面,该长度应是内部容器的壁厚度的多倍。
所述可变形层在所述表面的所提到的区域之间也应覆盖所述发生靠置的区段。
典型地,所述表面是内部容器的外侧,并且,在已完成的制冷器具中,所述可变形层在内部容器与将内部容器包围的隔热泡沫材料层之间延伸。
所述发生靠置的区段可以平行于制冷器具的本体的相邻外表面延伸。由此可以避免的是,线路(即使该线路由良好导热的材料制成)作为冷桥在内部容器内部的存放空间与周围环境之间起作用。
基本上值得期待的是,线路在其整个周边上要么与内部容器要么与所述可变形层接触,以便防止泡沫沿着线路渗透。为了容易将沿着线路延伸的空腔闭合,所述可变形层能够是可延展的;当所述可变形层在空腔两侧已经粘接在线路(或内部容器的表面)上时,所述可变形层也还可以被塞入到上述空腔中。为了使所述层中的应力不会导致上述这种空腔会在泡沫被施加且固化之前又敞开,所述层尤其应当是能够塑性地延展的。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得在被内部容器所碰触的周边部分与被所述可变形层所碰触的周边部分之间的边界上的缺少的接触得以补偿,其方式是,内部容器的多个区域沿着线路足够远地延伸,所述层粘接在这些区域上。于是,虽然泡沫并不是完全不可能沿着未被碰触的周边部分进入到空腔中,但是,如果用于穿过空腔所需要的时间比泡沫的固化时间更长,那么泡沫在该泡沫能够到达内部容器内部之前已成为固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BSH家用电器有限公司,未经BSH家用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362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 下一篇: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的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