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再生粗骨料吸水率的改性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36182.4 | 申请日: | 2020-07-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53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 发明(设计)人: | 刘裕;高桂波;王大伟;张立民;冯伟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港创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20/10 | 分类号: | C04B20/10;C04B20/02;C04B18/1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凯卓盛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672 | 代理人: | 曹明兰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再生 骨料 吸水率 改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降低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吸水率的改性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1)将再生粗骨料用自来水中浸泡清洗后晾干;2)将骨料放置在网格履带上传输到石蜡乳液雾化区;3)将纳米石蜡乳液通过雾化设备形成石蜡乳液喷雾,在雾化区将雾化的石蜡乳液喷在骨料表面,自然晾干后得到改性后的骨料。该改性方法操作简单且改性效果好,能有效降低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的吸水率,明显提高由其制备的再生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和硬化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低再生粗骨料吸水率的改性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的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和城市的逐步更新,棚改、道路、桥梁等城市建设中原有建筑物的拆除和改造,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然而,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被运往郊外或城市周边进行简单填埋或露天堆存,这不仅浪费了土地和资源,还污染了环境;另一方面,随着人口的日益增多,建筑业对砂石骨料的需求量不断增长。长期以来,由于砂石骨料来源广泛易得,价格低廉,被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材料而被随意开采,从而导致资源枯竭、山体滑坡、河床改道,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
由废弃混凝土制备的骨料称为再生混凝土骨料(简称再生骨料),其中公称粒径大于5mm的划分为粗骨料。生产和利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对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仅仅通过简单破碎和筛分工艺制备的再生骨料颗粒棱角多、表面粗糙、组分中还含有硬化水泥砂浆,再加上混凝土块在破碎过程中因损伤累积在内部造成大量微裂纹,导致再生骨料自身的孔隙率大、吸水率大、堆积密小、空隙率大、压碎指标高。这种再生骨料制备的再生混凝土水量较大、硬化后的强度低、弹性模量低,而且抗渗性、抗冻性、抗碳化能力、收缩、徐变和抗氯离子渗透性等耐久性能均低于普通混凝土。由于废弃混凝土质量差异较大,通过简单工艺制备的再生骨料性能差异也较大,不便于再生骨料的推广应用。为了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性能,须对简单破碎获得的低品质再生骨料进行强化处理,尤其是需要控制再生骨料的吸水率。目前再生骨料控制吸水的改性措施主要包括:(1)物理改性:通过机械方法破坏弱的再生碎石颗粒或者去除粘附在碎石表面的残留砂浆,已达到降低孔隙率的目的;2)化学改性:通过活性掺合料、无机盐添加剂等措施,填充、封堵裂缝,来改善再生骨料表面状态。这些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再生骨料的性能,但也有不足之处,物理改性工艺复杂、改良流程繁琐,设备庞大、动力消耗大以及设备成本高;化学方法受限于骨料本身的性能,添加剂的组分最佳配比、最佳产量以及最优浓度都无法准确的确定,生产和使用要么无法达到效果,要么造成资源浪费。因此,采用一种能够有效解决以上矛盾和问题的优化方法对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强度以及推广再生混凝土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降低再生粗骨料吸水率的改性方法,经过该方法处理的再生粗骨料,吸水率明显下降。掺入到混凝土中,不仅能够达到普通混凝土的性能,而且相比于未改性的再生骨料制备的混凝土,强度明显提升,抗渗性明显增强。改性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有效和规模化应用,不仅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变废为宝,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降低再生粗骨料吸水率的改性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再生粗骨料在自来水中浸泡并搅拌后捞出,用自来水冲洗2遍,自然晾晒至表面干燥;
2)将步骤1)中干燥后的再生粗骨料放置在网格状履带上,运输至纳米石蜡乳液雾化区;
3)将纳米石蜡乳液通过雾化设备形成纳米石蜡乳液喷雾,在雾化区通过履带上方和下方的喷嘴喷出,使纳米石蜡乳液吸附在骨料表面;
4)将再生粗骨料自然晾干,即得到改性后的再生骨料。
作为优选的,所述网格状履带为采用钢丝等丝状线条编制的网格,网格孔径不大于骨料尺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港创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港创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361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教学智能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轨道交通线路架空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