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强型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35924.1 | 申请日: | 2020-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344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毛维;高北鸾;马佩军;杜鸣;张春福;张金风;周弘;刘志宏;张进成;郝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778 | 分类号: | H01L29/778;H01L21/335;H01L29/06;H01L29/423 |
代理公司: | 陕西电子工业专利中心 61205 | 代理人: | 王品华 |
地址: | 71007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强 电子 迁移率 晶体管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增强型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自下而上包括:衬底(1)、过渡层(2)、势垒层(3)和钝化层(16);势垒层(3)的侧面刻有台面(14),势垒层(3)上部的两边分别设有栅柱(9)和P型漏柱(7);栅柱(9)的上面淀积有栅极(15),其左侧淀积有源极(11);P型漏柱(7)的下部刻有漏槽(5),其右侧淀积有欧姆接触(12),其特征在于:
所述P型漏柱(7)和欧姆接触(12)电气连接,且共同组成漏极(13),P型漏柱(7)的下端完全填充在漏槽(5)内;
所述栅柱(9)由栅槽(4)内的P型层(6)和栅槽(4)上部的P型层(6)组成,且P型层(6)的下端完全填充在栅槽(4)内;该栅柱(9)内部注入有N型排柱(8),该N型排柱(8)是由m个等间距且大小相同的长方形N柱(81)组成,m0;
所述P型漏柱(7),其右侧的势垒层(3)内和栅柱(9)左侧的势垒层(3)内均刻蚀有阵列孔(10);
所述钝化层(16),其上部在栅柱(9)和P型漏柱(7)之间的区域刻蚀有2n+1个大小相同的凹槽;凹槽上设有复合板(17),n≥1;
所述复合板(17),由左调制板、右调制板和2n-1个大小相同的独立金属块构成,且下端完全填充在2n+1个凹槽内,该左调制板与源极(11)电气连接,右调制板与漏极(13)电气连接,各独立金属块彼此悬空,左调制板与栅极(15)在水平方向上交叠,右调制板与P型漏柱(7)在水平方向上交叠,左调制板和右调制板以第n个独立金属块为中心呈左右对称分布;该复合板(17)和钝化层(16)的外围均设有保护层(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栅槽(4)的长度a1大于等于2nm,其深度小于势垒层(3)的厚度,深度z1为2~5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漏槽(5)的长度a2大于等于2nm,其深度小于势垒层(3)的厚度,深度z2为2~50nm,漏槽(5)的左边缘与P型漏柱(7)的左边缘间距b3大于等于2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P型层(6)的厚度h为20~1000nm,其掺杂浓度为1×1016~5×1020cm-3,其下端完全填充在栅槽(4)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排柱(8)的深度为y1,P型层(6)的厚度为h,y1h,N型排柱(8)的掺杂浓度为1×1016~5×1020cm-3,且N型排柱(8)的掺杂浓度大于等于P型层(6)的掺杂浓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N型排柱(8)是由m个等间距且大小相同的长方形N柱(81)组成,m0,每个N柱(81)的宽度为x1,相邻两个N柱(81)的间距为x2,第一个N柱(81)的左边缘与栅柱(9)的左边缘重合,第m个N柱(81)与栅柱(9)的右边缘间距为x3,栅柱(9)左边缘与栅槽(4)左边缘的间距为q1,栅柱(9)右边缘与栅槽(4)右边缘的间距为q2,栅槽(4)的长度为a1,x1=x2=x3,q1=q2,且满足:(2m)×(x1)=q1+a1+q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柱(9)位于势垒层(3)以上的高度与P型漏柱(7)位于势垒层(3)以上的高度相等,栅极(15)的长度等于栅柱(9)的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3592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果蔬套袋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下一篇:一种农作物秸秆还田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