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植生混凝土的边坡防护施工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33835.3 | 申请日: | 2020-07-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73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 发明(设计)人: | 徐立斌;李泽钢;帅海乐;朱国良;陈亦苏;杨兴;廖昶;罗通;周灵;何信周;聂晓鹏;崔晨;陈秋如;李洪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贵州林都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3F3/04;A01G22/00;A01G9/02 |
| 代理公司: | 贵州派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龙超峰 |
| 地址: | 550000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混凝土 防护 施工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植生混凝土的边坡防护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清除边坡坡面上所有杂物并进行平整;在边坡坡面上等间距并列布置多根护坡条,每根护坡条上均设置有排水槽;在相邻两根护坡条之间铺装多个围护篮,然后向围护篮内浇注植生混凝土,待植生混凝土凝固之后,施工结束。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使用护坡条与围护篮配合将边坡坡面土体连接为整体,能够有效防止边坡土体出现垮塌,通过向围护篮内浇注植生混凝土,对边坡坡面起到了绿化作用,改善了环境,围护篮上设置透水孔是制备能够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和接受光照,护坡条上设置排水槽,能够及时排出多余的雨水,促进了植被的正常生长,本发明起到了加固边坡和绿化边坡的双重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植生混凝土的边坡防护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人们的生产生活给自然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边坡是指为保证路基稳定,在路基两侧做成的具有一定坡度的倾斜坡,工程上通常需要对边坡进行防护以防止边坡出现坍塌,保证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人员和车辆的安全,现有的边坡支护结构,一般采用锚杆、锚索和锚网进行支护,锚杆插入边坡坡面内用于将边坡坡面内土体拉紧,锚索和锚网用于将多根锚杆连接在一起以提高支护强度,扩大支护面,此外,边坡的永久防护结构一般采用采用混凝土、浆砌石、干砌石等硬质材料护砌。这样的措施虽然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违背了自然和谐,边坡上植被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影响了道路两旁的绿化环境,近几年逐渐发展起来的植生混凝土应用日益广泛,与传统混凝土相比,植生混凝土在满足边坡防护功能要求的同时,其表面能种植植物,增加道路两旁绿化面积,美化环境。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植生混凝土的边坡防护施工工艺。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植生混凝土的边坡防护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清除边坡坡面上所有杂物并进行平整;
步骤二:在边坡坡面上等间距并列布置多根护坡条,每根护坡条上均设置有排水槽,排水槽的一端与边坡底边齐平,排水槽的另一端沿着边坡坡面向上延伸;
步骤三:提供多个围护篮,每个围护篮上端开口,并且每个围护篮四周和下端均设置有若干个透水孔,再在边坡坡面上并列铺装多个围护篮并且使相邻两根护坡条通过围护篮固定连接在一起,然后向所述围护篮内浇注植生混凝土,待所述植生混凝土凝固之后,施工结束。
步骤二中所述护坡条是通过钎杆与边坡坡面固定连接。
所述钎杆插入边坡坡面以内至少30cm。
步骤三中所述植生混凝土的制备材料包括磷石膏。
所述围护篮开口端左右两侧设置有耳板,所述护坡条与耳板焊接为一体。
所述基于植生混凝土的边坡防护施工工艺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进行步骤二之前,沿着边坡底面挖掘一条排水沟,当在边坡坡面上等间距并列布置多根护坡条时,使所有护坡条上相应的排水槽均与排水沟连通。
所述护坡条采用槽钢制成。
所述围护篮深度与所述护坡条厚度相同。
所述基于植生混凝土的边坡防护施工工艺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进行步骤三时,在所述植生混凝土凝固之前,提供钢丝网,将钢丝网左右两侧与所述围护篮开口端焊接为一体并且将所述植生混凝土盖合。
所述钢丝网网眼孔径大于50mm×5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贵州林都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贵州林都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338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