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间接空冷机组乏汽余热利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33672.9 | 申请日: | 2020-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45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健;张晨;王丽红;张俊芬;宋阳;耿建华;刘杰;崔永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汽轮机厂辅机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K17/02 | 分类号: | F01K17/02;F01K19/08;F01K9/00;F01K13/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牟永林 |
地址: | 150090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间接 机组 余热 利用 系统 | ||
一种间接空冷机组乏汽余热利用系统,本发明涉及一种余热利用系统,本发明的目的是将空冷机组的余热有效利用,提高机组供热能力,它包括汽轮机低压缸、汽轮机中压缸、低压缸乏汽、主凝汽器、乏汽引出管道、乏汽管道、中压缸抽汽管、射汽抽气器、前置热网凝汽器、高压热网凝汽器、热网加热器、前置热网凝汽器凝结水管、高压热网凝汽器凝结水管、热网加热器疏水管、热网循环水回水管、热网循环水管和供热用户;热网循环水回水管与前置热网凝汽器相连,前置热网凝汽器与高压热网凝汽器相连,高压热网凝汽器与热网加热器相连,热网加热器通过热网循环水管与供热用户相连,供热用户与热网循环水回水管连接。本发明用于电厂余热利用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余热利用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间接空冷机组乏汽余热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深入推进,我国北方地区对于供热需求越来越旺盛,新建火电机组已经很少有纯凝机组,多数以项目均规划为热电联供。多个城市对规划区域内的已投产热电厂提出了合理利用电厂余热,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引导性要求,因此通过机组改造,挖掘电厂供热潜能,提高供热保障率势在必行。
目前国内中部及西北地区分布有大量的空冷机组,近年新投运的机组中又以间接空冷机组居多。现有技术中还没有出现将间接空冷机组的乏汽从凝汽器外引而进行余热有效利用的方案,以提高机组供热能力,因此针对间接空冷机组急需一种新型的余热利用方式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将空冷机组的余热有效利用,提高机组供热能力,进而提供一种间接空冷机组乏汽余热利用系统。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它包括汽轮机低压缸、汽轮机中压缸、低压缸乏汽、主凝汽器、乏汽引出管道、乏汽管道、中压缸抽汽管、射汽抽气器、前置热网凝汽器、高压热网凝汽器、热网加热器、前置热网凝汽器凝结水管、高压热网凝汽器凝结水管、热网加热器疏水管、热网循环水回水管、热网循环水管和供热用户;汽轮机低压缸与主凝汽器连通,低压缸乏汽排入主凝汽器,汽轮机中压缸通过中压缸抽汽管与射汽抽气器连通,射汽抽气器与乏汽管道相连,射汽抽气器的出口与高压热网凝汽器的汽侧连通,主凝汽器的上部通过乏汽引出管道与乏汽管道连通,乏汽管道与前置热网凝汽器汽侧相连,中压缸抽汽管与热网加热器汽侧相连,前置热网凝汽器的热井通过前置热网凝汽器凝结水管与主凝汽器的热井相连,高压热网凝汽器的热井通过高压热网凝汽器凝结水管与前置热网凝汽器的热井相连,热网加热器的底部通过热网加热器疏水管与主凝汽器的热井相连,热网循环水回水管与前置热网凝汽器的进水口通过管道相连,前置热网凝汽器的出水口与高压热网凝汽器的入水口通过管道相连,高压热网凝汽器的出水口与热网加热器的进水口通过管道相连,热网加热器的出水口通过热网循环水管与供热用户的入水管相连,供热用户的出水管与热网循环水回水管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一、本申请在电厂机组的非供暖期,低压缸乏汽全部进入主凝汽器4,被循环冷却水凝结成水,热量全部被循环冷却水带走;在采暖期,将一部分低压缸乏汽引出,用于加热热网循环水回水,将低压缸乏汽的余热进行充分利用,达到扩大供热面积的效果。
二、在主凝汽器4上部端板开孔,连接乏汽引出管道,将低压缸乏汽引出主凝汽器4加以利用。
三、主凝汽器4引出的低压缸乏汽,一部分引致前置热网凝汽器9,主凝汽器4与新增的前置热网凝汽器9汽侧连通,背压相同。
四、系统中设置射汽抽气器8,主凝汽器4上部引出的一部分低压缸乏汽连接至射汽抽气器8,汽轮机中压缸抽汽引至射汽抽气器8作为高能流体,经高能流体引射,将低压缸乏汽增压,排放到高压热网凝汽器10。
五、系统中设置热网加热器9,将中压缸抽汽引致热网加热器11的汽侧,作为热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汽轮机厂辅机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汽轮机厂辅机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336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