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数控系统用信号控制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31879.2 | 申请日: | 2020-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967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王社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社兵 |
主分类号: | H01B7/18 | 分类号: | H01B7/18;H01B7/02;H01B7/28;H01B7/29;H01B3/44;H01B7/04;H01B13/02;B08B1/00;B08B1/02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韩立峰 |
地址: | 238300 安徽省芜湖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数控系统 信号 控制 电缆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智能数控系统用信号控制电缆,包括电缆导体、内护套、金属护套和外护套,所述内护套挤出在所述电缆导体的侧边外表面,所述金属护套设置在所述内护套的侧边外表面,所述外护套挤出在所述金属护套的侧边外表面,所述金属护套设置在内护套和外护套之间,所述内护套的内部靠近电缆导体的外侧设有填充层;本发明一种智能数控系统用信号控制电缆,令该信号控制电缆具有多重保护结构,在不影响信号控制电缆弯曲操作的情况下,提升信号控制电缆的安全性,防止其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出现断裂现象,同时令其加工操作更加便捷,提升该信号控制电缆的加工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缆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一种智能数控系统用信号控制电缆。
背景技术
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至少两根)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电缆具有内通电,外绝缘的特征。
现有的智能数控系统用信号控制电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弊端,传统智能数控系统用信号控制电缆不具有多重防护结构,从而使得智能数控系统用信号控制电缆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断裂现象,降低了智能数控系统用信号控制电缆的使用寿命;其次传统智能数控系统用信号控制电缆在进行绞合加工操作时,无法同步进行放线操作,使得电缆的导线在绞合过程中容易出现崩断现象,从而降低了该智能数控系统用信号控制电缆绞合操作时的稳定性;同时传统智能数控系统用信号控制电缆在进行绞合加工操作时,无法对导线的表面进行辅助清理操作,从而降低了传统智能数控系统用信号控制电缆的加工质量,给使用者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传统智能数控系统用信号控制电缆不具有多重防护结构,从而使得智能数控系统用信号控制电缆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断裂现象,降低了智能数控系统用信号控制电缆的使用寿命;其次传统智能数控系统用信号控制电缆在进行绞合加工操作时,无法同步进行放线操作,使得电缆的导线在绞合过程中容易出现崩断现象,从而降低了该智能数控系统用信号控制电缆绞合操作时的稳定性;同时传统智能数控系统用信号控制电缆在进行绞合加工操作时,无法对导线的表面进行辅助清理操作,从而降低了传统智能数控系统用信号控制电缆的加工质量,而提供了一种智能数控系统用信号控制电缆。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智能数控系统用信号控制电缆,包括电缆导体、内护套、金属护套和外护套,所述内护套挤出在所述电缆导体的侧边外表面,所述金属护套设置在所述内护套的侧边外表面,所述外护套挤出在所述金属护套的侧边外表面,所述金属护套设置在内护套和外护套之间,所述内护套的内部靠近电缆导体的外侧设有填充层,所述电缆导体由绝缘层和铜制导体组成,且铜制导体设置在电缆导体的内侧中部位置,所述铜制导体的数量为七组,七组所述铜制导体之间通过绞合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填充层由聚丙烯网带材料填充制成,所述外护套、绝缘层和内护套均由聚氯乙烯材料制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该信号控制电缆的加工步骤为:
步骤一,将缠绕有铜制导体的绕线筒套在绞线设备的旋转托盘上,同时利用连接转轴转动旋转卡架,开启旋转卡架,根据收卷筒的尺寸,拉动旋转卡架下部的伸缩角架,将伸缩方管从伸缩卡架内抽出,利用定位卡套的卡栓固定伸出后的伸缩方管,调节伸缩卡架的使用长度,同时根据收卷筒的尺寸拉动伸缩柱,将伸缩柱从中置转杆内抽出,调节中置转杆的长度,将收卷筒套接在中置转杆上,同时将四根铜制导体穿过箱体外壳的穿线槽,使得四根铜制导体的一端同时固定在收卷筒上;
步骤二,启动第一电机,使得第一电机通过第一转杆驱动旋转托盘转动,使得旋转托盘带动四组绕线筒转动,从而将四组绕线筒上的铜制导体绞合连接,当第一转杆驱动旋转托盘转动时,第一转杆上的固定齿盘配合对接转轴的传动齿盘带动对接转轴上的绕线筒自转,完成对绕线筒上铜制导体的放线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社兵,未经王社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318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矿井用猴车
- 下一篇:含NDMA杂质低的盐酸雷尼替丁片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