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综合锁紧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31376.5 | 申请日: | 2020-07-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827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 发明(设计)人: | 胡学敏;石小龙;郑竹安;蔡一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奇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93 | 代理人: | 徐敏 |
| 地址: | 22405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综合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合锁紧装置,包括安全开锁系统、锁紧控制系统及联动锁紧机构,安全开锁系统包括人脸识别模块、旋钮模块及指纹识别模块,人脸识别模块、旋钮模块及指纹识别模块均与锁紧控制系统相连,联动锁紧机构包括偏心锁及爪式拉伸锁,偏心锁与执行电机相连,爪式拉伸锁与气压机相连,执行电机和气压机的控制器均与锁紧控制系统相连,本发明结构合理,双重保障,安全性大大提高,并且通过设置,也可任意一个模块发出信号,即可将偏心锁和爪式拉伸锁同时打开,也可设置人脸识别模块、旋钮模块及指纹识别模块同时发出信号才能将偏心锁和爪式拉伸锁打开,灵活度大大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综合锁紧机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综合锁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综合锁紧装置大多采用一到两种模块及进行开锁,并且大多采用插销的方式进行锁紧,没有其他锁紧方案,比较单一,容易被轻易打开,安全性较差,因此,亟待一种改进的技术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综合锁紧装置,通过人脸识别模块、旋钮模块及指纹识别模块任意两个模块同时发出信号,并由锁紧控制系统接收,随后由锁紧控制系统发出信号由执行电机和气压机的控制器进行接收,并通过执行电机和气压机启动,实现偏心锁和爪式拉伸锁的打开,双重保障,安全性大大提高;并且通过设置,也可任意一个模块发出信号,即可将偏心锁和爪式拉伸锁同时打开,也可设置人脸识别模块、旋钮模块及指纹识别模块同时发出信号才能将偏心锁和爪式拉伸锁打开,灵活度大大提高,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综合锁紧装置,包括安全开锁系统、锁紧控制系统及联动锁紧机构,所述安全开锁系统包括人脸识别模块、旋钮模块及指纹识别模块,所述人脸识别模块、旋钮模块及指纹识别模块均与锁紧控制系统相连,所述联动锁紧机构包括偏心锁及爪式拉伸锁,所述偏心锁与执行电机相连,所述爪式拉伸锁与气压机相连,所述执行电机和气压机的控制器均与锁紧控制系统相连。
优选的,所述锁紧控制系统包括数据处理器及信号收发器,所述数据处理器与信号收发器相连,所述信号收发器分别与人脸识别模块、旋钮模块及指纹识别模块相连。
优选的,所述执行电机和气压机的控制器与锁紧控制系统的数据处理器相连。
优选的,所述偏心锁包括横杆、锁钩及第一固定锁柱,所述横杆一端与执行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所述横杆的另一端设置有锁钩,所述锁钩与第一固定锁柱相互配合。
优选的,所述爪式拉伸锁包括固定块、凸起、转轴、第一锁爪、第二锁爪、伸缩杆、第二固定锁柱及滑块,所述固定块两侧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之间设置有转轴,所述第一锁爪及第二锁爪均与转轴相连,所述伸缩杆的套筒一端与第一锁爪内侧相连,所述伸缩杆的活塞一端与第二锁爪内侧通过滑块滑动相连,所述伸缩杆的活塞与滑块通过轴销相连,所述伸缩杆的套筒与气压机通过气管相连,所述第一锁爪及第二锁爪均与第二固定锁柱相互配合。
优选的,所述旋钮模块为一种接触开关。
优选的,一种综合锁紧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首先设置锁紧控制系统,将人脸识别模块、旋钮模块及指纹识别模块的信号进行编码;
步骤二:当人脸识别模块、旋钮模块及指纹识别模块任意一个模块发出信号并由锁紧控制系统接收时,锁紧控制系统发出电机启动指令,执行电机启动并带动横杆转动,使横杆端部的锁钩脱离第一固定锁柱,实现偏心锁的打开;
步骤三:当人脸识别模块、旋钮模块及指纹识别模块任意两个模块同时发出信号并由锁紧控制系统接收时,锁紧控制系统发出电机启动指令的同时还发出气压机启动指令,气压机向伸缩杆内送气,使第一锁爪及第二锁爪分开并脱离第二固定锁柱,实现爪式拉伸锁的打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工学院,未经盐城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313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