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肛舒软膏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31147.3 | 申请日: | 2020-07-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59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 发明(设计)人: | 林代富;林泳铭;陈益家;赵大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代富 |
| 主分类号: | A61K36/718 | 分类号: | A61K36/718;A61K9/06;A61P9/14;A61K31/045;A61K33/06 |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陈炳萍 |
| 地址: | 621000 四川省绵阳***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软膏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肛舒软膏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肛舒软膏由苦参30克、赤芍30克、大黄30克、芙蓉花30克、黄连20克、枯矾10克、藤黄10克、凡士林500克及冰片5克组成。所述肛舒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取苦参30克、赤芍30克、大黄30克、芙蓉花30克、黄连20克、枯矾10克及藤黄10克,上药共细末;凡士林500克熬化后加入药粉搅匀,待稍冷却时再入冰片5克,继续搅动,待完全冷却成膏备用。本发明提供的肛舒软膏清热燥湿解毒,凉血活血通络,祛风消肿止痛,酸涩杀虫止痒。制成软膏,可用于肛门病术前术后换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肛舒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痔(俗称痔疮)是一种位于肛门部位的常见疾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
关于痔的病因主要有两种学说。首先是静脉曲张学说,认为痔是直肠下段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的静脉丛淤血、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静脉团。然而目前广为接受的理论是Thomson的肛垫下移学说,认为痔原本是肛管部位正常的解剖结构,即血管垫,是齿状线及以上1.5cm的环状海绵样组织带。只有肛垫组织发生异常并合并有症状时,才能称为痔,才需要治疗,治疗目的是解除症状,而非消除痔体。痔的诱发因素很多,其中便秘、长期饮酒、进食大量刺激性食物和久坐久立是主要诱因。
目前,痔疮的治疗一般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类。采用手术治疗通常存在费用比较高,术后疼痛,恢复慢和并发症多等缺陷。非手术治疗主要是局部用药治疗,依靠药物涂、抹、擦的方式来进行治疗,操作过程简单,患者痛苦小,但是传统的技术中使用的治疗痔疮的药物,治标不治本、易复发。中国专利CN201510646401.9公开了一种痔疮灵软膏及制作工艺,由牛黄、麝香、珍珠、冰片、乳香、没药、三七、白及、金银花、大青叶组成,在临床上治疗痔疮具有多靶点疗效;但该软膏具有药味数多、制备工艺复杂、痔疮治愈后易于复发的缺陷。
因此,亟需一种药味数少、制备工艺简单,痔疮治愈后不易复发的药物,而目前关于该药物还未见报道。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
(1)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存在费用比较高,术后疼痛,恢复慢和并发症多等缺陷。
(2)传统的非手术治疗中使用的治疗痔疮的药物,治标不治本、易复发。
(3)现有药物具有药味数多、制备工艺复杂、痔疮治愈后易于复发的缺陷。
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难度为:痔病的形成除解剖因素外,还与便秘,泄泻,久站久坐,饮食,情绪等因素有关,故有“十人九痔”之说。其治多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因费用高,痛苦大,并发症多,故现多主张保守治疗,而保守治疗的药膏中多以辛香清凉为主,缓解症状尚可,但易复发,且制备工艺复杂,难从普及推广,有悖中医简廉初衷。解决这些缺陷的难度是在根据痔病形成的机理选择有效的药味和药量以及简单的制备方法。
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意义为:对病员是在于既有治疗作用,又能不易复发,让病员更能接受治疗,同时还能减轻病员经济负担。对医生来说制备工艺简单,更符合中医传统特点,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肛舒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肛舒软膏,所述肛舒软膏由苦参30克、赤芍30克、大黄30克、芙蓉花30克、黄连20克、枯矾10克、藤黄10克、凡士林500克及冰片5克组成。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肛舒软膏的制备方法,所述肛舒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取苦参30克、赤芍30克、大黄30克、芙蓉花30克、黄连20克、枯矾10克及藤黄10克,上药共细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代富,未经林代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311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