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通道自排气智能输液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31051.7 | 申请日: | 2020-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406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王焱;李亚飞;王梓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焱;孙景荣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5/168;A61M5/36;A61M5/44 |
代理公司: | 南昌恒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25 | 代理人: | 杨志宇 |
地址: | 100023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道 排气 智能 输液 组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通道自排气智能输液组件,包括穿刺针、输液软管、滴斗、过滤器、止水夹和连接接头,其可通过连接接头与市场现有输液器连接,输液组件还包括转换开关和控制器,转换开关和控制器固定安装在控制板上,转换开关包括阀芯、开关座、多个进液口和一个出液口,通过控制器控制转换开关的阀芯相对开关座转动,使得不同进液口与出液口之间对应连通,转换开关内部还设有调节流量的流量调节结构和用于空泡检测和流量测量的检测装置;通过转换开关结构,可实现输液自动切换;通过检测装置,实现输液过程空泡和流量的监测;通过过滤器可对药液中的颗粒和空泡进行有效过滤,并对药液进行适当加热,从而实现安全输液,提高输液的舒适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通道自排气智能输液组件。
背景技术
患者在进行输液治疗时,有时会需要使用多种药物,由于药物配伍禁忌,药物需要分别配液输注,并且在输注过程中,对药物的输入剂量有严格要求。这就要求护士在输液过程中实时观察输注速度、空泡和输注完成情况,当前一袋液体输注完成后,还需要护士及时换液。所以在整个输液过程中护士工作量很大,工作繁琐,效率低下。目前市场上的输液泵都是单通道,没有多通道输液自动转换的。现有输液泵虽然具有控制输注速度,探测空泡等功能,但是由于原理问题,一方面不具有解决输液管路空泡等自排气功能,另一方面在使用不同厂家输液器时会造成输液精度误差。现在有人设计一种可自动换液的重力式多路输液器,实用新型专利号2017212711037,但是该专利使用电子开关阀控制输液管路,一方面设备笨重,另一方面多通路输液时间较长,这种方法会造成输液管路变形,另外其设计漏斗通过机械原理排气,在实际应用中很难完成。第三,该专利只设计为自动换液,不具备空泡探测,流量调节等功能。
人体内的毛细血管直径平均只有7um~9um,最小的为4um。如果病人经常输液,药液中直径超过4um的微粒就会蓄积在心、肝、肺、脑、肾、肌肉、皮肤等毛细血管中,较大的微粒可直接造成毛细血管栓塞,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氧而导致水肿和炎症,较小的微粒可能被巨噬细胞吞食,致使巨噬细胞增大,形成肉芽肿。这些变化可在全身组织,尤其是肺脏中发生;此外,微粒还可直接引起发热反应。目前在输液过程中,输液反应时有发生,除细菌污染反应、热原反应外,不溶性微粒引起的微粒污染反应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天冷时输液,由于输液器内的药液的温度较低,人体在输液过程中,会因为冰凉的药液产生不适的感觉,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再加上有些药液滴速较快,患者会产生严重的不适感,不利于身体对药液的吸收,影响了输液治疗的效果。现有的输液器一般采用外部设加热套的方式加热,这种加热方式加热速度慢,而且加热过程中产生气泡无法排除,并且输液器具有体积大,臃肿的缺点。
本发明不仅可以自动换液,自动排气,还具备空泡探测,自动止液,流量探测与调节,并且流量调节采取了与传统输液泵完全不同的方法。本发明还可以与市场现有的输液器进行连接。
专利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通道、通道智能转换、自动排气、空泡报警、流量精确控制、输液完成自动止停的输液组件。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多通道自排气智能输液组件,包括穿刺针、输液软管、滴斗、过滤器、止水夹和连接接头,可通过连接接头与市场现有输液器连接,所述穿刺针的数量为多个,输液组件还包括转换开关和控制器,优选的,控制器选用单片机,所述转换开关和控制器固定安装在控制板上,所述转换开关包括阀芯、开关座、多个进液口和一个出液口,通过控制器控制转换开关的阀芯相对开关座转动,使得不同进液口与出液口之间对应连通,所述转换开关内部还设有调节输液流量的流量调节结构和用于空泡检测和流量测量的检测装置;所述多个穿刺针通过不同的输液软管与转换开关上的对应的进液口连接,未连接输液软管的进液口采用相适配的橡胶密封塞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焱;孙景荣,未经王焱;孙景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310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垂直植入的人工椎体
- 下一篇:一种高效建筑家具木材切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