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垂直植入的人工椎体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31048.5 | 申请日: | 2020-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398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喜旺;史春宝;原帅;许奎雪;康树靖;王建超;王振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春立正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和立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56 | 代理人: | 祝妍 |
地址: | 101112 北京市通州***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垂直 植入 人工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垂直植入的人工椎体,其包括椎体、植骨螺钉及驱动部件,所述椎体的内部设有一容置空腔,所述椎体的一端端面上设有多个锥形突起、另一端端面开设一与所述容置空腔连通的穿出孔,所述植骨螺钉内置于所述容置空腔且其尖端朝向所述穿出孔设置,所述驱动部件具有一控制端及一驱动端,其驱动端穿过所述椎体侧壁并与所述植骨螺钉连接以用于驱动所述植骨螺钉转动。本发明所述人工椎体,采用将植骨螺钉沿人体脊椎中轴线垂直打入的方式,未增加其他突出于脊椎本体的结构,避免了假体植入的异物感,同时避免了横向或斜向打入植骨螺钉容易出现的植骨螺钉易折断和脱出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假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垂直植入的人工椎体。
背景技术
在人类脊柱疾病的治疗中,由于脊柱肿瘤、结核和严重的骨折常引起椎体破坏,可能导致脊髓神经损害而不得不施行椎体切除术。椎体切除后的脊柱需重建其稳定性,人工椎体置换术的出现为治疗此类疾病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自上个世纪60年代末首次报道椎体肿瘤切除并以假体替代以来,人工椎体作为一类有效的椎体替代物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在临床应用以及一系列的生物力学测试中显示出传统的人工椎体在某些方面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术后轴向旋转方面的稳定性不够,与上下椎体早期结合强度低易导致植入物移位甚至脱出。为保证中心植骨孔的骨量致使人工椎体上下终板的设计面积缩小,支撑力度不足从而使得人工椎体陷入上下椎体的终板内而最终丧失了理想高度。
为了减少上述问题的影响,人们不得不在植入人工椎体主体的同时附加实施前路或后路的钉板或钉棒固定系统以期提高早期及骨融合期的稳定性。在现有技术中,前路或者后路的钉板或钉棒固定系统通常通过横向螺钉与人工椎体主体连接。横向螺钉与人工椎体主体连接处通过外螺纹和螺纹孔配合。在临床中及生物力学测试中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上述外螺纹与螺纹孔的配合不够稳定,容易出现螺纹脱出的情况,且植骨螺钉横向植入人体后,由于受重力原理,会产生较大的剪切力,造成螺钉很容易被折断,进而导致人工椎体主体的移位甚至脱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垂直植入的人工椎体,用以解决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垂直植入的人工椎体,所述人工椎体包括椎体、植骨螺钉及驱动部件,所述椎体的内部设有一容置空腔,所述椎体的一端端面上设有多个锥形突起、另一端端面开设一与所述容置空腔连通的穿出孔,所述植骨螺钉内置于所述容置空腔且其尖端朝向所述穿出孔设置,所述驱动部件具有一控制端及一驱动端,其驱动端穿过所述椎体侧壁并与所述植骨螺钉连接以用于驱动所述植骨螺钉转动。
优选的,所述人工椎体还包括一过渡部件,所述过渡部件内置于所述容置空腔,所述过渡部件上端形成一驱动部,所述驱动部件的驱动端与所述驱动部相契合以驱动所述过渡部件带动所述植骨螺钉同轴转动,所述过渡部件下端形成一沿所述植骨螺钉长度方向布置的滑道,所述植骨螺钉的螺帽端与所述滑道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驱动部件的控制端沿椎体中心轴径向设置,其驱动端为一与所述控制端同轴固定设置的第一斜齿轮,所述过渡部件的上端为一与所述第一斜齿轮啮合连接的第二斜齿轮,所述第一斜齿轮与第二斜齿轮的中心轴相互垂直设置,且所述第二斜齿轮与所述植骨螺钉同轴设置。
优选的,所述过渡部件的下端为一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上设有竖直导向槽,所述植骨螺钉的螺帽上设有径向突起限位部,所述突起限位部对应嵌套在所述导向槽中。
优选的,所述导向部上周向分布设有多个纵向导向槽,所述植骨螺钉的螺帽上周向设有多个径向突起限位部,所述突起限位部一一对应的嵌套在导向槽中。
优选的,所述导向部为导向管,所述纵向导向槽均匀分布在导向管的管壁上,所述植骨螺钉通过突起限位部与导向槽的配合滑动嵌套设置在所述导向管中。
优选的,所述驱动部件的控制端与驱动端之间设有同轴连接杆,所述控制端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杆的直径,且所述控制端的端面内嵌设置于所述椎体侧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春立正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市春立正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310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缆生产用橡胶颗粒烘干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通道自排气智能输液组件